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衍年谱     
吾衍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篆刻家,嗜古学,通经史,一生著书颇丰,其手迹世以为宝。吾衍又是中国古代印论之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其所著《三十五举》是印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后人奉为经典。迄今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对吾衍之生平进行梳理,作此年谱,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吾""我"在庄子"吾丧我"这一创造性的表述中有语意上的严格区分,"我"是现象的、特殊的、形而下的存在,它展示的是人作为生物性的"物"和社会性的"角色"的存在状态;"吾"则是本质的、普遍的、形而上的实在.虽然庄子未指明"吾"是什么,但他以"天籁"作比,用否定的方式告诉人们"吾"是对现实中"我"的超越.可以说庄子的"吾丧我"具有深刻的意义疗法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承  Luo Yan 《孔学堂》2022,(4):40-48+148-155
祭公谋父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德治与礼教,他主张“耀德而不观兵”的治理思想,反对滥用武力,主张推行修德、利民和文教的治理策略。在礼治天下的问题上,他主张依照先王所定下的礼制制度来构造依礼和谐的天下秩序。祭公谋父的政治思想中蕴含了共同体意识,他将天下看成是一个有中心、有边缘的差序格局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和平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价值,亲亲尊尊是保证秩序稳定的伦理和政治原则,而尊重传统、尊重礼制的普遍共识,对于解决共同体成员的分歧来说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鲁敏有多篇小说涉及父女关系,这既与作者难忘的切肤之痛相关,也是对个体经验的普泛化书写。这些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多不称职,女儿对父亲的感情也不同于常人,这种情感态度可归纳为怨父、恋父、审父。鲁敏小说的父女关系书写,凸显了现代社会的人际隔膜与个体孤独,蕴含着个体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  相似文献   
6.
韩小平 《新天地》2012,(11):42-43
大凡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子女成群。子女是父母的连心肉,父母本应对他们一碗水端平,但个别老年朋友因不能对他(她)们同等相待、同样亲近,结果弄糟了和子女们的关系,有的甚至成了冤家。某省会城市近郊的王老汉就成了这样一个偏心的典型。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是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而三儿子全家如今仍住在老宅的破房中,生活过得并  相似文献   
7.
1922年《东方杂志》十九卷第三号上发表的《最近二十年中国旧学之进步》,介绍了20世纪最初20年旧学的发展概况,与当时居于思想界、学界主流的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人的认知不同,从另一视角解读了近代文化转移时期中国学术发展之一面相.文章署名抗父,即樊炳清(少泉).然而,从王国维致罗振玉书信及相关史实的梳理、文章内容与行文风格,尤其是与王氏后来所作《最近二三十年新发见之学问》比较看,该文当出自王国维之手,体现了他对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认知与自我评定,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天桥,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曾经的天桥鼓曲,演艺名家,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流连。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西河大鼓马派创始人马连登父女、奉调大鼓演员魏喜奎等一批鼓曲艺术大师,成就了那个时代的辉煌。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大师们的离去,天桥的鼓曲艺术,逐渐消失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几乎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0.
詹石窗  冯雪  Hou Jian 《孔学堂》2023,(4):14-22+116-125
萧萐父先生所提出的“道家风骨说”与其“道家学风说”关系甚密。从萧先生的精辟论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学风是形成道家风骨的思想文化条件,而道家风骨则是道家学风的精神魂魄。道家既出于史官的文化背景又基于隐者的社会实践,使得道家学风受到了社会实践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学风。道家学风的基本特点:一是建构了超越名言的“体知”认识论,二是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了丰富的辩证智慧和可贵的超越精神,三是在文化心态上焕发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恢宏气象。学习研究萧先生关于道家风骨与道家学风的系列论说,我们深切体会到:应该以道家包容开放的态度来维护好生活环境与学术环境,坚持“道法自然”的生态观,持续从道家学风中获得启示,汲取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