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治理意味着地方政府从中央一体化的垂直结构下抽身,确立自身的独立地位与利益;同时,它也表征着民间社会力量的成长并逐步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地方治理中重要的参与性力量。在此意义上,善治理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用善治理论观照中国地方治理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的具备与否是受到质疑的,从而,这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的代表作<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进行文本解读发现:该著所反映出的严复能力观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严复认为中西方的关键性差别在于能力,而隐含其中的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差距."-3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吸收严复能力观中的思想精髓,以国家能力建构为着力点,以公民启蒙为社会基石,以突显公正为其内在灵魂.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努力实现国家能力与公民自由问的平衡是达致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治理”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逐渐从极权统治走向法治,从“善政”走向“善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善治语境下网络谣言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中涉及的社会主体间权力和利益具有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为此,在善治语境下,有必要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及方式作重新界定,发挥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从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文明的语境下,善治与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政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趋势的选择,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促进政治文明获得实质提升。善治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它的推进过程就是一个实现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与合作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向善治的必要途径,它的最终目标是善治。  相似文献   
7.
乡村善治要求乡村社会中各治理主体都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重点是要改善乡村治理环境,协调各治理主体的利益关系,形成治理合力,发挥治理的整体效应,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提高乡镇基层领导的素质。因此,按照善治基本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乡镇领导素质,有利于更加有效地促进乡村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路线的定义,论文试图找出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它们的契合点——共性,作为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面对当前社会在基层社会管理及群众路线方面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结合群众路线与基层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和特点,尝试着找出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列举了三个示范性实践案例。论文最后认为: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学型态论》所高举的"多元善治"或是未来我国新型大学治理变革的重要路向."多元"显示的是"一与多"的辩证统一以及"有根的多元"的基本立场,凸显了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多种因素融合发展的创生逻辑;"善治"是治理的理想目标,无论是对外部管理的变革诉求,还是对内部治理的型态重塑,无不寄寓着"善治"的关系愿景."多元善治"意味...  相似文献   
10.
善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和升级的关键。只有善治,才能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善治的主体的基础是农民,核心是基层党组织,重点是乡贤,补充是社会组织。注意的问题:预防乡村精英谋私利;治理的公开和透明。善治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