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在心间     
《温州瞭望》2016,(5):1
正阳春三月,爱的暖流在温州流淌。3月4日,"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如约而至。这是一场走过十年的春天的约会,自2005年以来已经评选出110位"最美"人物和22个"最美"集体。这些不同的人生故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心灵灯火,铸就了温州的"最美"风景。其实,这些"最美"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这些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  相似文献   
2.
正在今天的很多自媒体看来,标题能不能概括内容和观点已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关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吸引来点击为阅读数+1,管它打开之后是一分钟退出还是一秒钟退出微信文章公布阅读数以来,我有两个直观的感受。第一,朋友圈里的转发刷屏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行动起来给自家的文章怒刷点阅读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唯一带来的小烦恼是,想在转发大潮里找到一条朋友自拍照来开心一下突然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相似文献   
3.
正机器更庞大,齿轮更多,咬合更复杂,社会的因素更强大了。社会够混杂,杂到他每天必须按捺住一些什么,忘掉一些什么。圈里人预言他将不再持守,此去经年,他,还在——这里的"他",我以为,应是泛指,那大概可指中国当下任何一个执着于教育者。当然,教育和社会天然有着密切之联系,我们理应希望两者的良性互动,既成就教育,也成就社会。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社会、教育彼此的某一面向成为对方的负累。但是,它,还是出现了!而,他,正在经历——  相似文献   
4.
冯雪梅 《家庭科技》2014,(12):38-39
有个性格古怪的人宣称他永远也不会用微信,理由是怕朋友圈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决绝者有多少,只知道有些人会时不时清理微信里的好友。 你只是微信上的一个小红点 谁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些半生不熟的面孔,还有一些很少发言,甚至只围观不说话的群。当然,也有一些亲密的私信,几个趣味相投的群聊,以及必须时刻关注的工作群。  相似文献   
5.
红拂 《人生与伴侣》2014,(12):16-16
朋友圈里有一个风云人物,外资银行主管,商场上叱咤风云,穿着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晚礼服参加各种高级晚宴,有一个家境很好又帅气的老公,生了一双萌得不得了的儿女。出差不是去纽约就是去东京,度假不是去私人小岛就是去法国酒庄。这么高大上的人物,我们能仰视她的生活,全靠微信朋友圈。自从一次同学聚会后我们班建了圈,她加了进来。我每天早上醒来一睁眼就是拿手机看微信,看她又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简直比追金秀贤还发烧。  相似文献   
6.
“今天吃了海鲜大餐”“新买的衣服好看吗?求点赞……”每个人的朋友圈,总会有那么几个朋友异常活跃,无时无刻不在“晒”生活.他们恨不得将每天24小时做的事情全程用微信记录下来,并随时刷新微信,查看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这样的行为,让朋友们有些“招架不住”.  相似文献   
7.
<正>有个性格古怪的人宣称他永远也不会用微信,理由是怕朋友圈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决绝者有多少,只知道有些人会时不时清理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才子大叔前些日子以"我不是你们好友"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清理门户"的意愿,原则是"不认识的人不加,见过一面只是工作关系的不加……想不起来是谁的删掉,昵称搞一堆花...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东西南北》2014,(21):9-9
为一顿饭去点赞,为一条狗去点赞。很多年轻人每天为此花掉很多时间。从朋友圈里获得的资讯也许重要,但就独立思考而言,读书最能给人提供一个安静思考的入口和空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在书博会上表示,微信等社交工具大肆侵占了全民的阅读时间毕业之后应该会就读研究所,但是最后会留在大陆,因为这是我的国家。——李敖之子李戡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即将前往华盛顿大学就读硕士。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有了孩子,女友就被冠了名。在与孩子有关的世界里,不再有人关心她姓甚名谁,别人眼里的她,只剩下一个称呼——天天妈。女友抱怨过,但最终习以为常。某日饭桌上,女友抓起电话,张口就说:"我是天天妈……"大家都笑:你还有自我吗?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15,(1):30-31
近日,一条父母写给女儿的“请假条”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转发,数千网友边读边笑,但“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要么潸然泪下,要么掩卷而泣,这是一个怎样的“请假条”呢——微博节选父亲对女儿的诉说“真不该怪你不给家里来电话”女儿,我们要告诉你一个重大决定,今年过年,我们要请假——我和你妈不跟你过年了!以前是你跟我们请假不回家,这一次,我们老两口也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