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 《云梦学刊》2005,26(1):47-50
宋代农业经济的繁荣与人口、垦荒和农田水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宋代人口的增长十分迅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户垦荒热情高涨,使农田面积大大增加;而南北各地水利设施的兴建则保障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人口、垦田和农田水利等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宋代的农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清初的圈地,被学术界列为"五大弊政"之一,揆之史实,评价值得商榷。清军入关后,禁止掠夺,改行军饷制,而财政拮据,为保证王公贵族、八旗官兵生活,清政府遂行圈地。京畿、直鲁等地户口凋零,田地荒芜,为圈地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圈地虽地域较广,部分民众饱受苦难,然清政府采取一定补救措施,以及招民垦荒、安置人口,使受圈地危害的人口规模得以限制,没有因圈地出现流民潮。从人口而非圈地范围与规模、部分民众受害程度角度观察,圈地之危害是相对有限的,以往的研究与描述有所夸大。"圈地"是一项弊政,但并非影响广泛的"大弊政"。  相似文献   
3.
杨增新的思想渊源极为复杂,但其内政的理念可概括为:务农本、重吏治,保民利、尚节俭。基于此理念,修渠垦荒以安插流民成为他治理新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修渠和招垦中,杨氏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修渠与招垦经费的多种来源中,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扩张手段,故而杨氏极为关注纸币的信用问题与水利投资的收回。他倾向于向贫民平均授田,反对富户、地方官兼并土地,从而强化了国家——小农的社会结构。总体上,其为政的思想、策略及实践,体现了对国、官、民三者关系的把握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是清中叶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 2 0世纪初庚子之役的发生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困 ,也使边疆危机日趋严重。贻谷到内蒙古放垦 ,不仅反映了清廷对内蒙古政策的改变 ,折射了时人对振兴实业、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视 ,而且也是传统的垦荒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关于贻谷在内蒙古垦务问题上得失的探讨 ,相信对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魂》、《天高地厚》、《秦腔》等新时期以来的农村小说为例,剖析不同小说中的“垦荒造地”的象征意义,试图折射出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农村的命运,展示知识分子对农村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曾一度掀起过西北移民殖边的浪潮,当时国民政府及科考人员、有识之士主要从巩固西北国防,发展西北经济,解决内地人口问题考虑出发,呼吁向西北移民,垦荒殖边,他们跋山涉水,科学探讨,考察西北的实地情况,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各省之官有、公有、私有各类荒地的调查及承领、开垦情况,移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指教。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石景山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79岁的北大荒垦荒老队员杨华说起他与胡耀邦相识几十年的经历,心情十分激动,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火热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王永强 《阴山学刊》2010,23(1):80-85
民国时期,在西北移民垦荒思潮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下,大批贫民和难民涌向西南、西北大后方开垦荒地。新垦荒地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由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大面积开垦荒地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加剧了西北地区耕地的荒漠化,恶化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是科尔沁草原开发卓有成效时期,经过二百多年的开发活动,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到了清末,人口激增,城镇兴起,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地区。然而,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变化的无节制,导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由于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经营,科尔沁草原资源破坏严重,农牧矛盾日益尖锐。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致使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研究清末科尔沁草原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历史,对保护我们现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清初四川省人口锐减,生产凋敝,清政府为恢复川省经济,在赋税、垦荒、土地产权及人口迁移等各方面实施了鼓励、扶持的倾斜政策,在这些特殊政策的刺激下,四川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面积扩大,自耕农大量出现,农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再现了"天府之国"的繁荣,这一历史过程对我们开发西部,发展农村经济无疑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