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06,(10):F0002-F00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外书摘》杂志、《文汇讲坛》和《文化中国》承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讲演,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都市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就像一张无法躲避的网,将人们的一切行为囊括其中。以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几乎完全受制于大众文化引导下的人们的欲求。并且由审美到审丑的一系列新闻现象的出现揭示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本我”试图挣脱“自我”束缚的狂欢化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试论文化作为广告传播的软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品同质化和媒介数量剧增、信息爆炸的社会条件下,作为大众传播形式之一的广告传播仍然采用传统的硬媒介,难以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充分研究广告受众,寻找适宜的创意和表现形式成了当务之急,文化是传受双方共享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5.
汪嘉 《现代交际》2002,(1):22-23
9月11日晚9时许,朋友像往常那样打开CNN(朋友居住的涉外公寓可以收看多家外台),顿时便愣住了——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一号楼和二号楼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即便他已从现场记者带哭腔的解说中听清楚“世贸中心遭到两架飞机的撞击”,曾参观过该楼的他还是难以置信:“今天是愚人节吗?”  相似文献   
6.
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在媒介文化美学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围绕大众媒介、现代主义和“感觉结构”共同体展开的谨慎思考形成了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现代批判形态。威廉斯认为,真正的传播是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的传播,作为对大众公式的功能阐释,现代大众传播不是建立共同体的方式而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瓦解。因此,大众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要解决大众传播的问题不能从技术层面上而应该从观念机制层面上进行,通过打造并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观念及其机制来扭转大众传播。对雷蒙德·威廉斯而言,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是“感觉结构”的共同体,因此对文化共同体的打造必须诉诸“感觉结构”,而艺术则是“感觉结构”存在的最好证据。尽管现代主义两面性的产生表明艺术面对着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实,但“感觉结构”的存在也同时表明艺术仍有力量弥合社会区分,能够成为营造共同体的助力。通过参与文化共同体的营造,艺术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批判力量。这是继阿多诺提出系统的现代媒介美学批判理论之后,西方媒介美学在英国文化研究中产生的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群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产能过剩是群体传播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其兴起的社会土壤。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无时不在的"物理空间"。群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众传播的意义传递和媒介垄断,又为个体、群体、企业和机构参与传播竞争,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既存博弈又有合作,只有相互借力才能共赢。在网络推广、文化营销中,充分利用群体传播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等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却是谣言产生影响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重在基层、面向大众,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努力方向,大众传播以其服务面向宽广、媒介方式灵活、内容呈现多样的特点,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支持。跨文化沟通、理解、欣赏是滋养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心态的基础,蕴含民族因素的文艺形式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大潜力。依托大众传播载体,拓展民族文化交流的文艺路径是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可资选择。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手机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际大众传播"。本文认为,作为"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广泛参与,优化了传播过程,弥补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缺陷,同时也打破了主流媒体原有的传播思路与格局,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移动短视频平台已深入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大众传播有必要发挥其作用。从助力逻辑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具有基于算法推荐的定制化传播和鲜明场景性、链式传播和多中心裂变式传播并存、再中心化、互动性等传播特点,能够为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提供显著益助。从助力愿景维度看,基于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主流价值观话语将呈现多样面貌,根据时间、内容与受众的不同,可分为近期面貌与长期面貌、局部面貌与整体面貌、简单分众式面貌与深入分众式面貌三组呈现样态。从助力症结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从助力对策维度看,要聚焦“PGC模式+UGC模式”的生产模式优化、“算法推荐+人工把关”的推送方式强化、“规制完善+监管有力”的传播保障细化、“模范引领+大众推动”的传播氛围浓化,推进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的精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