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冰嬉”作为大清国俗之一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还在于它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是由于满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帝王的重视与提倡、建立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等诸多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2.
刘亚洲 《领导文萃》2014,(22):109-113
正——甲午战争中国败了,却是凤凰涅槃,一步步走向辉煌;日本胜了,却在胜利中一步步走向灾难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  相似文献   
3.
屠雨迅 《领导文萃》2014,(16):76-79
正人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然而历史又有太多的偶然性,最高统治者的一念之差往往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以致深刻地影响到当今的世界格局。彼得大帝的非常之举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及彼得大帝,就会津津乐道地谈到他的一个非常之举。1697年,25岁的彼得大帝亲自率领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使团,考察学习西欧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行政管理方法。彼得大帝通过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经过文艺复兴洗礼、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欧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当时  相似文献   
4.
清末政局波诡云谲,新旧各种政治派系的纠葛博弈,不仅反映在资政院章程的字面之义,还表现为资政院两次常年会各项具体活动之中,尤其表现为会议期间围绕政府提交、资政院核议的各项议案的纷争。从《改订大清商律草案》提交、会议、审查、搁置等全过程看,该案在政情剧烈变动的政局中扮演着一个十分特殊的棋子。正是从这颗棋子举轻若重、举重若轻地抛舍闪转之间,可以窥测清末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官方邮局与民信局为争夺邮政市场,在资费与业务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为适应形势变化,民信局开始利用新式交通工具发展业务。民信局虽然通过请愿、走私等形式规避官邮控制,但还是走向衰落。民信局与官方邮局的竞争促使官方邮局更趋商业化。民信局积极利用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而大清邮局则积极学习民信局优点,拓展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6.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满文《阿勒楚喀志》形成于雍正十二年(1734),为首任阿勒楚喀协领阿萨尔汉依据“一统志凡例”编报的辖区档册,概述雍正三年(1725)以来阿勒楚喀设置、职官、城池、衙署、古迹、山川等项信息,如实反映了阿勒楚喀协领衙门渐次兴建阿勒楚喀“新城”的史实,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一统志”修纂专题的阿勒楚喀史料,展示出“佚名”金上京古迹难得一见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7.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8.
大清著作权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律,它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在内容上还是比较完备的。由于产生于清末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清入关后清鲜两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和两国步入宗藩关系的轨迹及其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分析 ,指出清兵入关后 ,朝鲜一度希望联络日本和明郑政权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 ,给清鲜宗藩关系带来若干变数和不稳定性 ,但随着大清政权的稳定和儒化政治的推行 ,朝鲜不得不正视现实 ,摒弃视大清为夷狄的理念 ,并掀起北学运动 ,从而自觉接受大清的宗主地位 ,至乾隆朝 ,清鲜两国终于形成稳定而典型的宗藩关系。此外 ,本文还对韩国全海宗教授关于清鲜朝贡关系的若干论点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