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9):17-17
正5月8日,广州召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会,在促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1+9"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指导意见》、《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审议稿)》、《关于促进广州市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我国《广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烟草制品专卖点的店堂室内可以采取张贴、陈列等形式发布烟草广告”这一条,依然为烟草广告留了口子。不少控烟专家和法律专家认为,我国2003年就已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于2007年全面履约。《公约》第13条及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九)》的草案及草案二审稿均对扰乱法庭秩序罪作出了修改,增加了殴打诉讼参与人以及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情形,降低了入罪门槛。这是在当前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方面存在问题、审辩冲突激烈背景下,适时作出的调整。通过对扰乱法庭秩序罪罪名渊源、修改过程的梳理,认为,为了维护司法权威、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仍应达到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程度,方可入罪;应当将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行为方式中,但同时,也必须在立法中明确"公然侮辱""恶意诽谤"和"以暴力相威胁"的标准;"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这一兜底性条款应当删除。  相似文献   
4.
对于加害人不明的建筑物抛掷物责任承担问题各学者是各执一词,在审判实践中,相似的案件不同的判决结果更是让讨论愈演愈烈。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让可能致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既缺乏充足的法理依据,也会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因而是一种不适当的做法。加害人不明的建筑物抛掷物责任,归根结底是一个分散风险与利益平衡的问题,超出了侵权法的调整范畴,对受害人的救济,可通过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等立法政策予以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般侵权是依民事立法关于侵权的一般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与其不同,将适用范围限定于特别场合,并且规定不同于一般构成要件的特别构成要件,这时的侵权被称为特殊侵权.特殊侵权包括但不限于发生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还包括发生中间责任的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时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反映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还不够.区分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符合法律适用的逻辑,也适合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侵权责任法立法应避免过度的一般条款化,应根据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整合侵权法的外在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提出了12条修改意见:1.将第一条删去“根据宪法”四个字;2.将第五条删去“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特征的权利,视为物权”;3.恢复物权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第八条关于物权优先原则的规定“在特定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既有物权也有债权的,优先保护物权。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修改第五十一条为“国家投资的道路、电力、通讯、天然气等公共设施,属于国家所有”;5.增加一条宗教财产归属的规定“寺庙、官观、教堂、清真寺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宗教法人所有”;6.删去第六章中的“业主的”三个字,删去本章所有条文中的“业主”一语;7.修改第一百二十四条的承包期限;8.建议删去第一百八十五条;9.在动产质权一节增加关于“营业质权”的规定;10.将第二百二十八条中的(六)公路、桥梁收费权、(七)应收账款这两项删去;11.恢复第二次审议稿关于“让与担保”的规定;12.增加关于取得时效的规定;等等。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承担不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以违反保护环境作为义务为必要。保护环境作为义务可划分为法定的具体保护环境义务、约定的保护环境义务及法定的“一般保护环境义务”。当法律或合同没有明确具体的作为义务时,法官如何判断和寻找不作为环境污染行为的作为义务来源,即援引一般保护环境义务条款的法律依据何在?这个问题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若将一般保护环境义务的法源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6条即“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就既可破解《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基本法却基本不被审判实践援引的困境,又可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形下认定不作为环境污染行为违反作为义务的最佳法源选择。对不作为环境污染责任理论研究的欠缺影响了立法质量和司法适用,应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次审议稿)》有关条款做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理论与实践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第一章存在着众多不足,有加以修改的必要。对之逐条加以分析,同时提出了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