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琪的礼物》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歌颂爱情的优美的短篇小说,它的情节并不复杂,然其写法新颖独到,构思精巧,悬念叠生,耐人寻味。笔者掩卷沉思,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汉志》著录之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15家,多载与道家相关的人物故事或道听途说。《伊尹说》为秦汉间道家所传,东汉后期仍存,魏晋以后失传。《鬻子说》与道家《鬻子》为二书,现传逄行注本《鬻子》为道家《鬻子》残本,其成书当在秦汉以前;小说家《鬻子说》则产生在西汉初年黄老道家盛行之时,六朝时亡佚。  相似文献   
3.
邱恒明 《中外书摘》2014,(11):22-23
被称为“下一个乔布斯”、硅谷连续创业家的旗帜人物埃隆·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Justine Musk,讲述了她和埃隆从相识、相恋、相知到最后分离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图景是:一个梦想成为作家的女文青,遇上一个智力超人、干劲冲天的创业家。作为小说家,她在自己博客里记录了与马斯克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研究者给予熊大木书坊主与通俗小说编纂者的双重身份,并总结出这种双重身份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创作模式,即“熊大木现象”.然而,在熊大木书坊主身份的认定上,以往的研究论述推理的成分大于实证,缺少切实的文献依据.查考相关文献记载发现,熊大木作为书坊主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天堂的模样     
一直觉得,在图书馆里面做图书管理员已经是让人十分欣羡的工作,而图书馆的馆长自然就更是令人无比愉悦的职位了。“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是博尔赫斯说的。博尔赫斯是阿根廷最负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6.
7.
屠夫斗恶狼     
王林生 《快乐青春》2014,(12):82-86
我国清朝有位著名的小说家,名叫蒲松龄。他收集了不少民间传说,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面有将近500个故事,多以狐妖鬼怪为主角,情节曲折生动,让人读了爱不释手。其中有一篇《狼》,写的是一位屠夫杀狼的经过,读来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8.
小说<井>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女性与父权的对立和屈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和反叛,女性与自我的认同与分裂.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男权中心文化体系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表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自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语境的共生激荡孕育着小说的观念新质,传统的雅俗之辩因为异域文化的刺激和小说观念的自我更新,在以雅携俗和由雅回俗的途径中来回奔突,并形成错综复杂的雅俗观念渗透局面。雅俗共赏作为一种追求目标,也逐渐进入文人的研究视野,虽然这一理想境界的探究还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但其含义特征和实现的机制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讨论范畴,标志着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已初步突破传统的雅俗观念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