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民法上的表现.它在民法中起着重要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帝王条款".这一称谓与其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民法是权利法,民事权利是核心,是本位.作为民法"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与民法在本位特征上是相冲突的.因此,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一原则对民法的研究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白青少年时期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学,其一生思想及行事皆深受影响。《长短经》乃纵横之学的集大成,李白的帝王师思想,激励其得君行道,经世济民,积极追求建功立业;婚赘于许氏、宗氏及入永王幕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帝王师,建功立业,其生活理想乃高蹈隐居,问道求仙,因而功成身退乃其人生的最高理想。平交王侯的思想,是对士之才具的自信与肯定,乃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纵横之学以宏阔的视野,通达的知识,秉要执本,颇具辩证性思维,不拘一格,能够认识矛盾的互相转化。因而,李白能够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于一身,对战争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对孔子与儒学亦能见其本质,既有赞扬亦有批评;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李白怀有强烈的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焦虑,对现实的昏暗与不公,予以强烈的批判。纵横之学,使李白高迈的情性和疏放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御膳这两个字并不难理解,简言之,御膳就是帝王世族所享用的饮食,更准确地说,就是指皇帝和他的亲属在宫廷内所享用的膳食。 自从有了阶级社会和帝王,就有了御膳,单就中国古代宫廷御膳来说,其各个朝代的风味特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中国历代帝王对口腹之欲都很重视。  相似文献   
6.
人性如水     
【正】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是说人的本性爱受奉承,有人好像不爱听拍马奉迎的话,其实是由于你没有挠到痒处罢了。这句俗话说得很绝对,听来让人感到有些悲凉,好像人性卑微,难以改变,人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迎合与蒙蔽永远是封建官场两大不败的法宝。只要行之有术,这两大法宝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显出神奇的效力。如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的大门全是两扇,正可作为载体供油漆书写之用.有的帝王之居、官府衙门、祠堂等处大门特大,又有门钉.此类大门前必有门柱,可供悬挂拱形抱柱式门联.至于老百姓家居的大门,往往把对联就书写在两扇门上,那是名副其实的门联了.中国的大小工商业店铺行业等,也常在大门口书写悬挂行业性质很强的联语.所以,可以把门联和行业联算作一类.  相似文献   
8.
武小森 《社区》2013,(32):43-44
他。 赵佶。 宋徽宗。 他名字的艺术家气质完全掩盖了政治家的风度,你不觉得吗?  相似文献   
9.
“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应帝王》末章的儵、忽,在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中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浑沌则代表着庄子对二者的统摄。“天根游于殷阳”章以“不知”和“不治”两种应世方式的内涵为主旨,强调应将“不知”升华至真知和天德,实现无为而治,亦应在思想世界中为“不治”保留一席之地,防止形下治理事务对形上精神自由造成拂扰。由“知”到“不知”,再到真知和天德,对这一演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中人类社会由乱世到至德之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三千书〉初探>》一文中认为<三千书>深受越南方面的影响,是越南字喃对地区性的方块壮字之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三千书>的使用者壮族布傣族群的前身是越南的王族,<三千书>现象反映了布傣族群深厚的帝王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