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奕 《今日辽宁》2014,(2):18-23
<正>关门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本溪水洞13公里,因其山门为对峙的双峰,一阔一窄,一大一小,状若门扉,遂得此名。那两扇石门间隔三四米的样子,披着半壁的各式树木和杂草,随着脚步的渐行浙远,两者会在视线里缓缓靠近,合拢,合严,严到几乎重叠。山门之内,则拥簇着国家AAAA级档次的山、水、枫,美景如梦似幻……  相似文献   
2.
3.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吟咏性情”,而情的生发又离不开“兴”。兴而致情,情生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美学主张。由兴致情的诗歌艺术主张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审美艺术创作中一种颇具积极意义和艺术原创价值的理论,这种艺术创作主张也不单单地局限于诗歌艺术领域内,实际上它已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中,成为一种较为健康扣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欣赏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就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来看,最突出和最集中的难题是官民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当前基层官民之间因为拆迁补偿利益纠葛、环境邻避运动、医患关系恶化、城管违规执法等产生的矛盾不断激化,且这些矛盾日益呈现出规模大、易触发、难控制、危害大的特点,不断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从表面来看,这些矛盾既与政府和私人利益的边界界定不清有关,也与官员与民众沟通  相似文献   
7.
闻名山西的清代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4部才子佳人小说,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文中以刘璋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联系清初社会、经济状况,探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郡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真实,从而做出许许多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相似文献   
9.
在1940年代以政治批评为主体的作家批评氛围里,执着于探寻艺术之美的唐湜,以"人"为主题兼及现实关怀的批评实践和形象诗化的抒情性言说,实践着自己作家批评的幻美追求.显然,正是用这种深情歌吟自己美学追求的批评文字,唐湜在把握时代与艺术的跳动脉搏中,为1940年代的作家论舞台留下了一位幻美诗人绚烂而璀璨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10.
“离形得似”与“以形写神”(上篇)相对应,构成了中国艺术形神论中的有神论一派。对此,较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的是庄子,到唐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与充实。“离形得似”的审美内涵有三:一是反对把形似作为神似的基础,不认为形似与神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是主张由内而外,以神写形,追求“不似似之”的变形效果。二是在艺术形象创造上强调以“真”为核心,侧重于主体内在精神的对象化。这在今天仍有其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