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267-267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认知与大脑科学研宄所的科学家发现,处在压力中的人可能会将选种感受传递给别人。 研宄人员召集了362人参与双人试验,其中一人接受心理应激反应测试,另一人作为观察者。参与试验的两个人要么是关系亲密的夫妇,要么是陌生人。试验开始后,接受心理应激反应测试的人需要完成一项艰难的心算任务并参加一次模拟的工作面试,  相似文献   
3.
商丽华 《老年人》2010,(12):52-53
首先,我们说说过度疲劳。如果一个人经常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好并处于一种紧张、压力较大的状态,就会产生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并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状态中。而这种应激反应会引发人体心脏、大脑、肺脏、肾脏等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伴侣(A版)》2007,(12):61-61
<正>你可能没想到全球有80%的女人和你一样每月被痛经困扰,而且其中超过50%的人和你一样属于找不出原因,也无法彻底根治的原发性痛经。让你更没想到的是,原来你们完  相似文献   
5.
杨锡九 《老人天地》2008,(12):56-57
1992年5月,我得了糖尿病。得病主要原因是遭遇一场车祸,我被人从车轮下拖出来没有死,精神刺激过度引起应激反应,当时正逢端午节,食糖、枣过多,因脏腑负担过重产生高血糖。之前我对此病一无所知,医生告知此为终身疾病,要终身服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给我定了食谱。  相似文献   
6.
对"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积极心理资本总体状况较好,心理应激反应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学习成绩、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应激反应存在显著负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35.5%)。因此,对"95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可通过提升积极心理资本有效控制其心理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子女,血浓于水,爱从乎心,过年正是老人与子女团圆的佳期。所谓佳期,古词人有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又有言:“欢乐趣,离别苦。”团聚之时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离开之时感到不舍,情绪失落,这本是自然而然之事,古今皆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婴儿时期,还是通过成人的基因测定,都发现人类生来就有不快、愤怒、悲伤等所谓的负面隋绪和隋绪基因。如果老人能够坦然接受离别之时的情绪反应,乐享佳期之时将更加专注体验团圆的幸福感受,离别当下的不适感也会尽快地“告辞”而去。“忙年”之忙,也包括了各种情绪之忙。情绪过度对老人的身体是一种应激反应,如过喜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增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这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非常危险。而过悲可使头晕乏力、心神不宁、心灰意冷,影响人体诸多系统。提倡拥抱情绪,就是说,高兴的情绪来了,自然地接受它,中医学讲“过喜伤心”,应适当地喜于所喜;低落的情绪来了,也接受它,中医学讲“过悲伤肺”,不要再悲于所悲。团聚之前,子女还可能因小家琐事、工作繁忙、朋友聚会等稀释了对团聚的期盼心情,而对老人而言,此段生活之重心常常是为了团圆而精心张罗美食、收拾屋子、准备礼物等。做这些事情是个喜悦的过程,感到高兴之时,老人可以跟子女在周末通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心中对团聚的期待,好盼隋绪鼓励相互表达出来;问问子女这次过节是否需要为他们特别准备些什么,以避免父母单方的过度劳神;问问子女准备回来多久,以利于提前安排自己的节后生活。为避免振奋的情绪影响晚间睡眠,通话时间以白天为宜。团聚之时,高兴的情绪可以通过言语向子女表达,需要子女陪伴自己逛一逛,走一走,也可以直接说出来,或写在一张小单子上和子女一起看,让子女学会关心自己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告诉他们自己的需要。离别之时,从老人的角度,给出如下建议:第一,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2014,(8):273-273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处在压力中的人可能会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别人。 研究人员召集了362人参与双人试验,其中一人接受心理应激反应测试,另一人作为观察者。参与试验的两个人要么是关系亲密的夫妇,要么是陌生人。试验开始后,接受心理应激反应测试的人需要完成一项艰难的心算任务并参加一次模拟的工作面试,另一方通过单向的镜子或视频监控器得以观察到前一个人的各种反应。  相似文献   
9.
震后人群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在灾区及灾区之外的人们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它不仅有滞后性,持续时间长,而且可能伴随当事人终生,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而要消除心理"余震",除介入及时外,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汶川大地震也是如此.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稳定功能,确保信息准确,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屏障;还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丧失亲朋者顺利度过悲哀历程,学会面对事实,寻求新的生活目标.此外,探索震后心理调适方法,鼓励震后人群进行自我情绪调整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事件对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宗旨在探讨生活事件对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灾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灾区的2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灾区大学生生活事件在是否独生子、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PTSD症状在性别、是否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此得出结论:生活事件影响灾后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