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辉 《老友》2008,(6):24-24
地动山摇震天府,山崩地裂路桥阻。家园转眼成废墟,凄凄惨状不忍睹。手足同胞血肉连,千里驰驱忙救援。自古磨难多兴邦,凤凰涅定重生。般木凤凰涅定重生般@晓辉~~  相似文献   
2.
一时间永远凝固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正走在从县政府回民政局的路上,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大地疯狂摇晃起来,他被摔在了地上,眼前一片黑暗。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08,(7):3-3
亲爱的,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还是你的女人。——废墟下一个手机中未发的短信。请你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做我最美丽的新娘。——一男青年对废墟中的女友喊。  相似文献   
4.
废墟管理和垃圾废物处理,是灾后恢复重建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废墟量不断增多,废墟垃圾若不综合利用、处理,不仅影响灾后恢复重建,而且还会加重生态灾难。而我国在废墟管理方面还相对落后,在废墟处理、管理等环节存在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借鉴日本废墟管理有益经验,废墟管理呈现向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所有中国人将会永远记住这一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一切定格:悲痛、泪水和死亡;坚强、信念和希望。在此后的300多个日夜,全国人化悲痛为力量,全力投入灾区重建,以此来缅怀和告慰遇难的同胞。  相似文献   
6.
陈荣 《社区》2009,(9):5-5
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消防员向一片拆迁的废墟喷水,以打湿废墟中的枯草、木料等易燃物。对重点部位、火灾隐患较为严重的院落实施“人工降雨”,确保不发生火灾。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样“防患未然”的做法未免有些浪费。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俯视苍生的神,一定会为这样的场景所打动:数以万计的人们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地奔向一座断壁残垣的"废城",在这个候鸟不曾眷恋的季节,如此大规模的"迁徙"昭显着人类向生命匍匐前进的悲壮。今天,我们无需强忍眼中的泪、遏抑心中的哀思。从5月12日14时28分开始,牵动历史的复苏,不只是千古柔肠,还有那些为一双双空洞失神的眼睛带去光明的崇高身影。悲欢离合,需要奇迹去承载;嬉笑欢颜,需要苦难去警醒。灾难只是一种经历,绝不是我们的命运。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当眼泪浸湿天堂,爱还留在人间。5·12,历史不会在这一刻定格。让我们在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向未来,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8.
9.
秦民 《中国民族》2010,(5):12-15
不论是危急时刻的舍命相救,还是灾难之后的温馨抚慰,都无可争议地证明:一脉相承的民族团结传统,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