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接受贿赂交接考生,公然买卖举人名额。发榜后,诸多考生齐聚闯入学宫抗议官员营私舞弊。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后.康熙命户部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  相似文献   
2.
清代张伯行改换了《近思录》卷六第13条语录,而原本辑录的程颐语录,并非有太苛刻之意。"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深层意味并非只是针对孀妇而言,而是涉及人的品行节操,演化为一种社会伦理原则。若借鉴接受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读者、研究者及其阅读研究活动的视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后世对于程颐此语,接受者似有你言在此而吾意在彼之趋向,存在不同视角的理解,既有对此语所潜藏的人性"常理"的理解与接受,也有一律否定孀妇再嫁行为。宋代理学与明清理学存有差异,程颐不反对程氏家族内的寡妇改嫁,后世则偏重于女性改嫁、贞操之事,显现出对程朱理学的一种偏差解读,分歧也因张伯行之流的参与创造或改换。  相似文献   
3.
张伯行是清代政声显赫的著名官吏.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崇尚儒学,一生坦坦荡荡、勤勤恳恳,既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崇敬,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称赞和褒奖.作为一代名臣廉吏和理学大家,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其为政与为学之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世人对于康熙末《正谊堂丛书》和同光间《正谊堂全书》(尤其是前者)的子目多所不知,甚至还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据《张清恪公年谱》、《正谊堂文集》和《续集》、《正谊堂全书》第一册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的相关记载,对康熙末《正谊堂丛书》的编纂和刊刻,以及同光间的重刻情况予以考证,并对二者的部类和子目变化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否定《中国古籍总目》等贻误他人的著录。二者的刊刻,对于清代正统理学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711年江南乡试于10月20日在扬州发榜,引起激烈抗议。中举的秀才至少有十三人来自苏州,其中多为巨富盐商的子弟,而有些人文才低劣乃众所皆知,是不可能凭真本事通过考试的。抗议最烈的是同榜考试落第的秀才,他们宣称总督噶礼串通副主考官贿卖举人功名,收买考官。  相似文献   
6.
张伯行在清康熙时是名震一时的廉吏 ,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作为一个地方官他发挥了儒家治国思想的积极方面 ,以躬行实践为己任。他从“民本”基点出发 ,忠于职守 ,精心筹划 ,治理水患 ,赈饥济贫 ,兴利除弊的业绩为人们所传诵 ;他一芥不取 ,一尘不染 ,自甘清苦 ,勤政利民的高风亮节赢得了百姓的崇敬和拥戴。他正直不阿、不畏权贵与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尽管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但他能从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 ,忠实地实施以养民为先 ,教化为本的传统儒家思想 ,为官清廉 ,反贪除弊 ,这对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 ,保护人民的权益 ,发展社会经济文化 ,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美称与绰号     
正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贬斥。现将古代一些清官的美称和贪官的绰号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清官的美称"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是历史上著名廉吏。项是颈的后部,强项指脖子硬,不肯低头屈服。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  相似文献   
8.
闲暇没事,浏览书报,偶读到张伯行的短文《禁止馈送檄》,细细品味,深感此文对当今做官掌权者颇有借鉴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杰 《决策探索》2015,(2):92-93
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既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条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贪腐、奢靡、纵欲、享乐问题,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清官之念长期以来,在古代史料典籍的文字中,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心中,对官员都有这样一种理想期盼:他们心中装着百姓,恪守着"清、勤、慎"为官箴言;他们公正  相似文献   
10.
督抚互参案与张伯行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波 《船山学刊》2003,(4):132-135
张伯行1652———1725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著名清官。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总督仓场侍郎。雍正元年1723更被擢升为吏部尚书。有清一代以名臣身份从祀孔庙者仅三人,而张伯行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人分别是汤斌,陆陇其)①。康熙五十年1711,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曾与两江总督噶礼互相弹劾,闹出了一场持续年余的官司,这就是当时轰动朝野的督抚互参案。由于康熙皇帝的裁决,督抚互参案最终是以“张伯行革职留任,噶礼革职”而告终结的,江苏士子还因此发出了“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②的雀跃之呼。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