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振武案与民初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武是辛亥武昌首义人士之一,因与黎元洪不合,被黎电请袁世凯于1912年8月15日枪杀于北京。民初试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形成激进的国民党与相对稳健的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事发之初,对于政府的这一违法行为,两党均以参议院为阵地,提出质问书、弹劾案及查办案。虽因袁、黎为首的旧官僚对国会议员分化拉拢,加之两党人士自身的不健全,两党之间陷入激烈党争,使得弹劾案未能成立,而张振武案最终也不了了之,但国会对于政府的监督功能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表现。民初国会并非毫无作用的政治摆设。  相似文献   
2.
辛亥武昌首义时期的“三武”指蒋翊武、孙武、张振武,这三位都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对于创建中华民国厥功甚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武昌首义能一举成功,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的贡献要比孙武、张振武负责的共进会大得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三武”的处理方式、应变能力,能够看出孰是孰非。“三武比较起来,孙武不如振武,振武不如翊武。翊武纯朴,即敌对者亦表示好感。”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
民初的张振武案所引发的反袁舆论风潮曾喧嚣一时,但终未能使袁世凯、黎元洪等受到约法的制裁,这与反袁舆论阵线的迅即瓦解有关。面对强大的舆论风潮,袁世凯采取了分化策略,使同盟会分化为稳健与激进两派,其中稳健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被其表面行为所蒙蔽,采取保袁反黎的错误立场,对民主共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09,(6):68-71
张振武这个人,国版教科书及正史中,往往一笔带过。最多是讲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翻脸,磨刀霍霍,杀掉首义功臣之一的张振武。 真实的历史中,袁世凯甫当“大总统”,不仅没大开杀戒,还对党人极尽网罗之能事,待孙中山如上宾,为各位辛亥元勋皆设荣位,极尽“杯酒释兵权”之厚道能事。张振武之死,实由黎元洪而起,怪不得袁世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