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光体的得名过程与命名的内涵、成因以及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偏颇与缺失.本文由基本史实出发,首先探求同光体得名的原因以及所包蕴的时代文化寓意,进而分析同光体流派形成的因素;其次从同光体、诗界革命派、南社的文学观念、思想立场、政治倾向、艺术形式等角度切入,重新审辨寻绎出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12):68-68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  相似文献   
3.
葵花朵朵开     
丁汀 《新少年》2009,(5):21-25
“更天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葵花,又叫向日葵、朝阳花、太阳花、转盘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蒙整 《今日南国》2007,(6):61-64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5.
试论“巴”的得名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是古代活动在川东及附近的一个民族,对这个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三一六年秦灭巴、蜀,在其故地置巴郡和蜀郡,从此,“巴”成了代表四川东部的地名了。 关于“巴”的得名,向有多种说法。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中即列举了四种说法:1.得名于河流形状(谯周);2.得名于植物(司马贞);3.得名于动物(许慎);4.得名于地形(徐中舒)。他不同意这些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第五种看法,即得名于“石”。他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辨了《汉书》中“陇西郡”是因该郡位于陇坻(今之陇山)以西而得名之说,认为该说符合实际,是正确的,而《水经注》有关“陇西郡”是因其郡治所狄道位于滥水流域的另一个“陇坻”之西而得名之说,实证不足,有失正确。  相似文献   
7.
本来是寻找一座关的,却喜欢上了一座小山村。关叫倒马关,村因关而得名,名曰倒马关村。关自然是有名的,这也是我要来寻它的原因。早就听朋友讲,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合为长城“内三关”,它依峭壁,傍深涧,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  相似文献   
8.
我对无锡的认识,最初是因为两句话。 一句是“无锡锡山山无锡”,这是无锡人引以为豪的“绝对”。无锡在苏南,因锡山而得名。锡山在今无锡西郊,相传周秦时产锡,故名“锡山”。秦将王翦带兵过境时,锡被采光,又名此地为“无锡”。新莽时锡复出,遂又改名为“有锡”。到东汉初锡又采尽,复名为“无锡”。  相似文献   
9.
一、徽州得名的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公元1120年11月1日),歙州人方腊率众在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帮源峒(今浙江淳安西北,另一说起义地点是在歙县七贤村)发动起义。起义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至宣和三年正月(公元1121年1、2月间),方腊起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襄樊由襄阳和樊城两部分构成,襄阳得名已有定论,但"樊"城之得名至今尚未有定论,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揣想,却至出现了错误,甚至有负面影响.本文使用文献、史书、传说等资料,地名学、谱牒学等知识,结合南北相关民俗情况,从全新角度对襄樊市"樊"的由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纠正人们历来对于樊城由来的误会和以讹传讹,同时也期冀能为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文化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