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表达中到处弥漫的怨恨情绪,使技术理性的价值产生位移或曰颠覆,正价值如正义、公平、为承认而斗争等,在怨恨的情绪及其网络表达中导向负价值:网络暴政、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使人陷入"单向度的人"的危险。当下网络表达的无序和失序,正是怨恨的现象学呈现。因而,透过现象学观察的怨恨及其网络表达,或许可为我们反思批判当下和建构新的网络伦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尼采提出"基督教的爱理念"为最精巧的"怨恨之花"的断言,舍勒承接并驳斥该断言,提出现代仁爱才是真正的奴隶道德的起义。分析并比较两位哲人的怨恨论,他们对怨恨情感造成价值位移这一看法是一致的,该问题上的分歧在于对怨恨所颠覆的对象作出不同判断,这一分歧源于他们各自对于生命及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法,对集体行动发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社会心理学解释,强调集体心理、怨恨和剥夺感等心理因素;二是社会结构解释,重视阶级结构、社会变迁和国家控制能力等因素;三是理性选择解释,认为行动者的理性判断、制度和组织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支那”之痛:中国现代留日作家的创伤性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那"的国族身份带来的屈辱体验,成为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心中的一种创伤性记忆.留日作家对于"支那"之痛择取的文学记忆方式呈现为两种价值取向:一是由自卑转向理性的国民性自省;一是带着怨恨情绪丑化日本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前者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国民性批判的外源性文化资源,而后者建构出的失真的日本形象,在满足时代所提出的国族动员要求的同时,也造成中日间彼此难以消弭的隔膜.  相似文献   
7.
名人名言     
《老年人》2012,(4):21
◎能让自己真正满足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从事伟大工作的唯一方式,就是爱上你的工作。——史蒂夫.乔布斯讲解苹果公司成功之道◎我挨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 《东西南北》2009,(11):27-27
对一个女性最有害的东西,就是怨恨和内疚。前者让我们把恶毒的能量对准他人;后者则是掉转枪口,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对准了自身。你可以愤怒,然后采取行动;你也可以懊悔,然后改善自我。  相似文献   
9.
邓仕刚  李强 《新天地》2011,(11):76-7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一共有五首,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入了此诗。《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我认为,后人对此诗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诗圣把明妃这个形象写绝了,把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用绝了,对比其他写昭君的诗词来说,也就高下立判了。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将尼采解读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但如果遵循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批判基督教道德起源的线索,从他的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就会发现,海德格尔本人没有跳出“在场形而上学”的窠臼,因持守着在场的,特别是本真的此在,与世界发生对峙而摆脱不了“怨恨”;因在更加根本的生存论层面上揭示出此在的罪责存在和否定特性,而将“负罪感”进一步升级;因坚持追求虚无的真理,持守存在之真理和此在之生存的结构性关联,而成为“禁欲主义理想”表面的反对者或真正的虚无主义者。由此引发的两位思想家方方面面的争辩,有助于我们辨别二者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及其共同的局限,进而找到克服西方形而上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