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着的房客     
感动 《女性天地》2007,(7):42-43
家里空出一套小房子。母亲说闲着可惜,不如租出去。那天,我到小区的房屋中介去登记租房信息,正巧碰到一对进城打工的乡下夫妻。  相似文献   
2.
仁心 《百姓生活》2014,(1):38-39
11年前,一位九旬老太成为一个环卫工家庭的“房客”,两年后,无依无靠的她再也掏不起房租,善良的环卫工夫妇非但没嫌弃老人,反而赡养老人安度晚年。其间,他们经历3次搬迁,始终对老人不离不弃,并举债为老人治病。这对环卫工夫妇就是江苏淮安的唐玉宝、张海琴,‘他们的善举感动了千万网友,2012年,张海琴入选“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社区》2010,(3):38-38
房东与房客 “我没法再忍受了,这屋子怎么老是漏水?”房客对房东说。房东反问道:“真有意思,你只付那么点房租,难道还想漏香槟酒不成?”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3):64-67
我的隔壁住进一个叫李琳的女孩,很美,有黑缎般的直发和近于病态般苍白的皮肤。她是技术学院的学生,学校与住处仅一墙之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房地产业的形成和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在近代上海移民中产生了商户和住户这两类房客群体.1921年发生大规模的房屋加租风潮,为应对与房东的交涉,部分里弄和街区出现房客联合会之类的房客团体,并进而联合成立上海房客联合总会.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每次房东与房客之间产生房屋租赁纠纷,各种形式的房客团体就会纷纷出现.房客团体的领导人大多是中下层商人,也包括其他一些社会人士,总会的组织制度较为正规,大多模仿和借鉴同期有影响之社会团体如商会等,具有明显的现代性;而各分支会规模与实力均较为弱小,其组织制度也相对简单,显示出临时性与传统性特点.房客团体一方面采用各种方式与房东展开交涉,要求房东体谅房客痛苦,免予加租;另一方面也向中外官署请愿,寻求其支持,限制房东加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不能简单地将房客团体视为一群"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6.
选房客     
明俊 《社区》2010,(9):60-60
几经奋斗,我终于成了有产阶层,有一套多余的住房可供出租。当过房东的人都对我说,找房客要睁大眼睛,仔细挑选,倘若遇人不淑,宁可不要那点租金。不然,有数不尽的麻烦。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14,(12):26-28
2014年8月7日,年轻女房客王敏芝被男房东吴善峰活活掐死。王敏芝与吴善峰的妻子胡小迪既是老乡,又是好朋友,两家来往密切。吴善峰为何下此毒手?随着海淀区警方的侦破,一起少妇婚外出轨、好友甘做“挡箭牌”引发的血案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164-172
民国住房问题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不协调的一个缩影,关涉市民居住条件的满足、居住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民国住房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多重面向,抗战前南京房客减租运动充分表明民国住房问题充斥着民生、市政与党政纠葛,揭示了民国南京市民、市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应对住房问题所陷入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市民》2006,(4):76-76
当代台湾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看周星驰的电影,听周杰伦的歌,读九把刀的小说。《楼下的房客》是台湾人气最旺的网络写手、“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九把刀的最新作品。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出租公寓的房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清末上海房客的减租运动及引发的罢市风潮,论述上海房客群体的形成.1910年末至1911年初的请减房租事务所及其影响下的减租活动,是上海自开埠以后第一次有相当影响的房客运动,其参加人员,以小户商民为主体.此次清末上海房客运动无任何的政治要求,减低房租是其唯一目的,罢市风潮实属意外.随着上海房荒危机的形成,上海房客群体开始形成,并以减租运动的形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