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以降,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知识分子丧失了传统仕途上的上升路径,"士—仕"的职业模式被打破。由于近代政局不稳、自身缺乏职业技能训练、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的择业观念和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近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就业困难、职业收入较低、职业的社会和自我认同度低及职业缺乏稳定性等诸多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暗弱的年代里,林白水将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前途寄托于普通民众身上,投身报业,主持、参与或创办了十余种报刊,用浅易的白话文积极宣传民主、启蒙思想,揭露列强侵凌的岌岌时局以及封建统治者和北洋军阀政客的贪渎行径,表现出极浓烈的平民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尽管在其行程中,有一段瑕疵,但那是特殊境遇里的短暂迷失,就其一生看,他未失去一个报人和杰出知识人的良知。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苏地区尤其是上海报刊业兴起早,规模大,众多江苏籍士子投身其中,成为职业报人。晚清以降,由于社会舆论和正统知识分子对西学和以此为业者的排斥,以及报人的仅为谋食的入职动机,对偏离“正途”的愧感,近代苏籍报人的社会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与他地报人相较,上海的苏籍报人职业收入相对较高。但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晚近社会新兴的羡商心理的诱惑,报人频繁转换职业,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学诸文体中,上海的狭邪小说率先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报人参与小说写作,借助报刊发行传播,由此带来小说变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炽章,字季鸾,后以字行,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父张楚林,少年时期蒙总兵刘原基、知府蔡北槐赏识,弃武从文,考中进士,以知县分发山东。为报答知遇之恩,张楚林在家中设立刘、蔡二人牌位,令子孙后代不绝祭祀。这种知恩图报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张季鸾。他后来曾自述其基本人生观为:“报恩主义:报亲恩,报国恩,报一切恩!”  相似文献   
6.
读者与报人之间足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商品与市场的关系。“近距离沟通”是绝大多数晚报的办报理念,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供人之所需。它是具体而亲切的,是人情味、人性化的,是无微不至的。在寻求与读者之间最短距离的过程中,贴近再贴近,那么也许我们的报纸很快就会由以往的“可读品”而成为人们生活巾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7.
文峰 《老人天地》2013,(6):52-53
今年96岁的陈春森,每天都会安排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位《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前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至今仍在为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写回忆文章、看稿子、查资料、核对相关出版物的日期和出盟b。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7-17
——截至3月26日,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区市中,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其中,浙江去年报名者高达36万,今年最终缴费确认22.7万人,剧减37%。其他省份亦出现10%-30%不等降幅。“招报双降”一定程度反映出公务员的“光环”有所减弱,专家认为,还谈不上“公考降温”,竞争仍激烈。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前,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局限,造成了报人的“边缘”化。伴随近代报业的发展,报纸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报人逐渐向“中心”迈进。报人群体意识的觉醒、同业组织的创建及其维护报界权益的活动,可视为报人努力“中心”化的例证。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演变反映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大致脉络,从中亦可感知报人的社会遭际。  相似文献   
10.
陈迟 《炎黄世界》2013,(7):24-26,29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他著名的《陋室铭》中有这样两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许寅不赞同,特地改为“谈笑何必鸿儒,往来幸有白丁”,并命孙女以楷书大字书写此联,悬挂于床头素壁之上,成为他不尚势利的情操和胸怀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