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黄波 《领导文萃》2006,(7):110-113
张东荪,这是个当代人已然陌生的名字。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张东荪主要是以“政论家”的身份引领一时风骚,他不但积极输入西方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更以一种“介入”的姿态月旦人物指点江山。这种“介入”的姿态很容易给旁观者两种不同的观感,褒者曰有责任感和事业心,贬者难免要讥其过于热衷不甘寂寞了。张东荪,原名万田,字圣心,自名东荪,1886年生于浙江钱塘县一官宦世家,自幼在父兄的督责之下受过正统儒学的系统训练,十六岁时对佛学产生兴趣,佛家义理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1904年前后,张东荪获得官派留学的资格,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3.
《决策与信息》2006,(10):53-54
综合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新报》等媒体报道,今年8月26日晚,台湾“政论名嘴”金恒炜与前“立委”林正杰共同出席一家电视台的政论谈话节目。节目刚开始不久,林正杰就动手殴打了金恒炜,并连踢好几脚,金恒炜的鼻子被打裂。主持人连忙大喊节目暂停,但还是控制不住林正杰的火爆脾气。金恒炜是何许人,他为何会遭林正杰如此痛恨?原来,金恒炜曾经是国民党的支持者,后来转而担任陈水扁的“国策顾问”,目前是挺扁的政治评论员,现任台湾《当代》杂志的总编辑。作为外省籍的第二代,他还是一名死硬的“台独”分子,三天两头在媒体上为极端“台独”分子、为陈水扁的贪污行为公开辩护,在岛内名声很臭。  相似文献   
4.
张荣华 《中国学术》2003,4(1):351-354
清末民初曾出现过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或者因为遗下的史料文献稀少或分散,使后人看到的只是模糊的身影;或者因为身后命运的问题与解释的问题紧密相关,即历史人物的言行与后来流行的历史认识模式不相  相似文献   
5.
金雁 《领导文萃》2013,(2):89-92
高尔基原本是草根作家,在1905年之前,他基本上属于文学圈内的人。1906年初,他去了法国和美国。在美国,作家的地位不如白手起家的富人、实话实说的政论家和名记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的“冷遇”,使他的思想迅速“左倾化”。  相似文献   
6.
程若曦 《领导文萃》2009,(13):74-78
2008年末.在“责任中国”——人民网2008年度系列评选活动之“十大最强声音”评选中,李源潮的“不用不讲原则的‘老好人’,不用不干实事混日子的人”的讲话备受网友欢迎,位居“十大最强声音”首位。政论家评价说,这是一个既能够看到问题,又敢于行动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历史之错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8,(10):108-111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寂寞的人,但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相似文献   
8.
刘军 《船山学刊》2008,(1):167-170
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唐庭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蕡。 中唐刘蕡在历史上是和汉代贾谊齐名杰出的政论家诗人。他被宦官陷害,被贬为柳州司户,客死异乡。然而他的死因、年月和安葬地点,一千多年来众说纷纭,历来是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王凡 《老年世界》2014,(11):6-7
张季鸾,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人称报界宗师。曾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是《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作为办报方针,坚持以言救国,赢得国共两党领导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10.
赵娜 《公关世界》2016,(2):46-49
胡政之是一名杰出的记者、一位出色的报刊政论家、一个熟练的编辑工作者,同时又善于报刊的经营管理。新记公司《大公报》成立后,胡政之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报纸的印刷、发行、广告、营销、管理等方面,这时的他充分发挥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成为蜚声于时的报业企业家。他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个高峰。
  胡政之的报纸经营管理思想中蕴含着具有现代公共关系色彩的成分。他自发而非自觉的“公关意识”天然玉成,隐匿贯穿其经营管理实践之中。这主要表现在对外致力于《大公报》品牌建设,胡政之经营管理《大公报》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大公报》的社会形象,不遗余力地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