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代息讼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非讼”意识的支配下,古人认为诉讼是一种导致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千方百计予以平息。本文归纳了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最惯常使用的几种息讼之术,即拖延、拒绝、感化以及设置“教唆词讼”罪。这些内容揭示了古代诉讼,尤其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被曲解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古代司法活动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代息讼之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讼”意识的支配下,古人认为诉讼是一种导致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千方百计予以平息。本文归纳了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最惯常使用的几种息讼之术,即拖延、拒绝、感化以及设置“教唆词讼”罪。这些内容揭示了古代诉讼,尤其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被曲解的基本事实,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古代司法活动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元法对斗杆可回转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约束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闭口薄壁杆件约束扭转双力矩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对为什么追加被执行人、何时追加被执行人、追加被执行人与变更被执行人的区别、追加被执行人与通知案外人协助执行的界限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以伦理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减少讼累、克制不诚信行为是追加被执行人的主要原因.在被执行人出现主体变更、以虚假行为规避执行或违法占有被执行人财产时可进行追加案外人作为被执行人.追加被执行人与变更被执行人存在重要区别,不能混同.随着中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应当尽量减少将案外人纳入被执行人的情形,把通知案外人协助执行作为涉第三人执行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玉娟 《现代妇女》2014,(6):129-129
"无讼"思想是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国法制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讼"思想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国同构的国家体制以及"亲亲、尊尊"的儒家思想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无讼"思想与当代和谐社会的内涵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无讼"思想中的重视道德教化、重视调解息讼,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诗学的视域下,考察《斗罗大陆》小说及其改编动漫,发现原小说文本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本,通过流行文化图式的杂糅编织了一个独特的玄幻世界。这些文本共享一个少年成长的叙事脚本,这个脚本改写了其中最关键的"心理成长"元素,使之与追逐权力、男性主导世界的概念进行整合,从而共同打造和呈现出"世界由成熟男性主导,而权力是成熟的资本"的文化叙述。  相似文献   
7.
杰斗文化是当前流行的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展现了新一代成年青年人追求童趣童真的价值观。新媒体的普及为杰斗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依托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杰斗文化表现出诸如多样化、话语权回归成人等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宪法非讼化原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宪法呈现为非讼化特征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其主要原因在于 :前苏联宪法模式及其苏维埃宪法意识的影响 ,宪法章程化、宪法纲领化和宪法问题政治化等中国现代宪法观念的作用 ,以及中国社会民主意识和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无讼"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其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中国现行的法律主要移植于西方,因此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中西法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诉讼观念上的反映.应该深入发掘"无讼"观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符合的合理内核,使其能够促进移植法律在中国的适用,以实现法的现实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