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林 《城市观察》2016,(4):39-50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渐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梯度推进,小城镇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但当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给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浙北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的新市镇进行实地调查,梳理了新市镇人口集聚的历程并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对新市镇人口集聚能力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小城镇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文化特色、体制创新、社会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市镇未来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香港新城规划建设对天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伯亭 《城市》2009,(7):6-9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为了应对人口迅速增长对香港本岛和九龙市区带来的各种压力,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新市镇,也就是新城。新城在香港规划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香港整体发展中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高坎镇的淡水养殖产业链条完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市场广阔,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已经具备建设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同时大型交易市场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坎镇围绕大石桥市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抓住新市镇建设机遇,建  相似文献   
4.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相似文献   
5.
于彪  徐建华  杨旭春 《城市》2008,(7):31-34
新市镇概念.是1902年英国B.霍华德首先提出的.它旨在通过发展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居民区.解决由于城市无限制地迅速发展造成的市区过度拥挤.并使城市杂乱无章地向农村扩散.从而产生的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因此,新市镇大部分建立在大城市附近的农村腹地.通过自身的发展.容纳、分散市区过分拥挤的人口,促使城市自身有秩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郊卫星型新市镇重点突出生态宜居功能,注重与中心城区或新城的产业协同、交通衔接;片区中心型新市镇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打造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新市镇;门户型新市镇重点发挥门户优势,加强跨界合作,推动与相邻城镇在产业分工、要素流通、设施共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打造长三角区域的节点城镇;特色型新市镇重点根据自身不同资源禀赋特色,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海涌现出一些镇域发展规模达到中等城市水平的新市镇,这些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力量与服务需求不对称、条块运行机制不畅、基层机构设置有待优化、基层服务购买有待规范等突出问题。优化新市镇基层治理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管理权限;理顺条块关系,优化运行机制;因地制宜,编制配备差异化;合并归类,优化机构设置;规范服务购买,养事不养人。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香港公屋与新市镇的发展历程及其联动效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其联动效应的详细分析,认为在公屋与新市镇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两者的联动效应是新市镇建设成功的保证;思考并提出了香港新市镇建设模式对内地一线城市保障房屋及新市镇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上海要立足于长期发展,将新市镇培育成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建成布局合理、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明显、层次分明的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协调、相匹配的新型城镇;要将一批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新市镇,建成人均地区增加值、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现代化新型中等城市;将一批发展潜力弱、生态环境好的新市镇建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为此,上海要加大综合改革力度,激发近郊型、门户型、特殊型新市镇的发展活力,创新一般型、新城组团型新市镇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