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勇 《船山学刊》2006,(1):185-187
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在人们追求同一价值伦理的生活伦理中,社会生活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服从上帝的这个统一的固定模式之下,达到一种社会的和谐。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内陆省份江西的近代基督教新教活动往往被各种基督教研究的专著所忽略.基督教新教的江西美以美会晚清传入江西后,发展迅速,1913年成立了江西美以美会布道年议会,1917年,布道年议会升级为年议会,辖区也不断扩大.江西美以美会采取了教、学、医三管齐下的传教策略,即教会为学校、医院提供经费,学校为教会、医院培养人才,医院为教会、学校扩大影响,三者相依相促,形成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这些举措在客观上促进了江西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路德宗教改革不仅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内在性,还为德意志民族开辟出“内心情感”与“精神信仰”一体化的思想进路。面对启蒙对宗教的批判,黑格尔立足于“批判性统一”的立场,运用哲学美学话语调和现实与信仰、理性与自由、主观与真理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以“和解”的策略从“精神现象”层面努力解决现代性的危机和分裂现象。这既由“和解”自身的哲理特质所决定,又与“绝对精神”的演进方式和逻辑展开形式密切相关。它外化于美学艺术体系的话语建构中,无论是艺术史的观念及其艺术门类,还是艺术史的历史演进及其类型变迁,均贯穿着“和解”的“辩证法”,并在哲理表达中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文化伦理与精神气质,本文通过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获得的启示,对当今中国的企业家的伦理品质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尝试找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幼浸淫清教思想,笃信德行教化之功。他创立了全面、系统的道德体系,却不愿直面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他对上帝虔诚之至,但却以独特伦理说教代替了宗教教义的直接阐发;他对《圣经》教义缺乏热情,却又处处维护其神圣。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信仰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个自然神论者,内心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自传》通过三种叙事策略巧妙回避了这种双重宗教观。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结既源于《自传》创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其实用主义处事之道的侧面体现。  相似文献   
6.
劳动天职观的理论来源是虚幻性的宗教教义;劳动天职观的世界观是资本主义精神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劳动天职观在劳动意义论上把劳动视为目的本身,颠倒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韦伯劳动天职观实质上是一种极具虚假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目的在于掩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掩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事实,掩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进行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欧洲的宗教改革以及马克斯·韦伯对宗教改革的研究,单纯从16至17世纪的社会史状况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关注从格里高利七世的宗教改革,经由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直到宗教改革阶段,天主教大教会与国王和武士贵族关系的一系列转变的历史过程。天主教与第三等级伦理的内在亲和性使前者始终与武士贵族集团处于紧张关系当中,并伴随着12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城居第三等级兴起,武士集团的道德独立性趋于衰败,第三等级逐步取得了道德和法的支配权,而宗教改革就是对这一漫长历史过程的总体回应,既不是宗教内部的冲突,也不是偶然事件。将韦伯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亲和性的研究放置于这个大的宗教——社会史框架中,不论是祛魅、入世的禁欲主义、诚实的品行还是工作的热情,都是第三等级对自己内在伦理状况的现代性反思的结果。至于韦伯一再强调的个体因对得救的焦虑而产生的在现世内努力工作的动机,在逻辑上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的比较是韦伯世界宗教经济伦理比较的重点和核心 ,它由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根本价值取向的比较和具体价值观念的比较两部分构成 ,前者主要通过禁欲主义与神秘主义、伦理先知与楷模先知、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等比较范畴体现出来 ,后者则可概括为根除巫术与容忍巫术 ,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 ,天人对抗与天人合一 ,改造世界与适应世界 ,积极自制与消极自制 ,工作伦理与自然伦理等方面。韦伯的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比较观既有相当的理论建树和可取之处 ,也存在着不少错谬乖戾之处 ,需要我们加以理性的批判总结和清理。  相似文献   
9.
霍桑对普遍的原罪与救赎的独到诠释是源于超越新教伦理的泛基督精神。因而以污点主人公、写情、社会救赎为特点的《红字》所表现的艺术真实具有轰动效应,是推动新教自身改革及美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0.
“韦伯命题”作为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焦点被广泛关注着。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个问题时,却总是片面地看待它。他们过分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考察了韦伯命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形成韦伯命题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