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红色游在游业中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了一种游热潮。游览者通过参观红色景点、体会红色文化,进而达到了解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目的。以苏联远东红旗军88密营遗址为例,探讨俄罗斯远东地区红色游的开发现状,主要阐述了红旗军88密营遗址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开发优势,并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红色游开发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平日里,总会在公车、会场、餐馆、楼道等公共场所,听到突然响起的高分贝手机铃声,接打电话者甚至如喊叫一般,旁若无人。这种被别人的手机铃声、电话内容干扰生活、打断思绪的感觉着实不爽。而一次赴日行的经历,却让我领教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手机文明"。  相似文献   
3.
4.
朱英  钟元泽 《江汉论坛》2022,(11):104-115
晚清汉粤商主要以茶业起步,为汉口“茶叶六帮”之首。通过对其与以汉口为中心的两湖、宁祁茶叶贸易互动之考察,可知粤商既从事对英之红茶贸易,亦涉足对俄之青(米)砖茶贸易,对近代新式商人组织汉口茶业公所之创建,出口华茶品种改良及技术革新等方面有突出影响,催生了“兴商公司”这一近代汉口最大的华资机器制茶公司。同时,晚清汉粤商虽以华茶出口业起步,但并不局限于此。他们与外商联系密切,营业也随之而调整变化,参与了晚清中外军火贸易、轮船航运、机器纺织、城市房地产开发等新式行业的创设,为汉口城市近代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绝旅     
男孩起价5000,女孩起价3000,再有一个孩子就到第50个了,50个一到,她就收手不干了,她要用卖的钱买一幢小楼,和老伴一起回江西老家共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6.
孙向群 《东岳论丛》2011,32(3):73-79
晚清山东发生以曲士文为首的抗捐运动,围绕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对此采取武力镇压的措施,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京鲁籍人员迅速响应,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态度:一种为同情和支持这场运动,为反对朝廷和地方的镇压而积极行动,并得到其他省份鲁籍同乡的支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凝聚力,使得山东同乡网络更富有韧性和张力;一种为鼓动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力主对这场民变剿办。由此,京山东人因为部分同乡的言行根本异于共同立场而导致同乡网络发生分化、排斥。这种凝聚与分化、排斥并行的格局,使得同乡网络处于动态的整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江苏游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考察高雄餐大学,对台湾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南京游职业学院作为大陆知名的游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与高雄餐大学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笔者认为以南京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大陆游高校应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与国际游职业教育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明清中琉邦交加速琉球文化的中国化进程,琉球朝贡使和留学生大量进出中国,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汉语写下大量的涉闽题材诗歌,这些涉闽汉诗或吟咏闽地山水,或与闽人交游唱和,或表达在闽地思念琉球故乡友朋。琉球诗人们以中国为本国,诗歌严格遵循中国诗歌格律,见证了中琉五个世纪的友好交往,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国防需要有一支钢铁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导弹发射一营牢记使命,创新训练,勇争一流,砺剑精兵。树起我国人民军队的一面旗帜。被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营”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心》和《红纱灯》是穆木天和冯乃超日生涯的结晶,不仅情感特征更多地带上了日本"物哀"色彩,而且在朦胧幽玄的情调,对自然界声色的高度敏感,对音乐美的探索以及其象征主义中包孕浓厚的唯美色彩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于日本文化的广泛吸收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