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2.
《江海纵横》2008,(6):32-33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书目,“职场之道”、“成功之路”、“为人之道”……仿佛一切都有路可寻,依照条条框框就能得到所谓的什么。而职业的兴趣、为人的真情都可以忽略,那些可描述的都变得功利、动机。  相似文献   
3.
《左传》等史书说宋昭公“无道”,但从宋昭公的谥号和其在位期间的实际作为以及宋国的政治斗争来看,宋昭公死于公族争权夺利的阴谋斗争,他并非无道之君。  相似文献   
4.
"革命"一词,源出《尚书》和《易传》,与汤、武革命紧密相连。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臣民推翻君主;二是诉诸暴力手段;三是"诛无道",为民请命。"革命"作为维护"民本"、捍卫"民权"的一种手段,对君主专制下暴君暴政构成了一种威慑,具有积极、进步的法理意义。不过后来历朝历代的某些"革命",都走向了反面,这却是值得引以为戒的惨痛教训。衡量"革命"正义与否、合法与否的试金石是看其对人民是否有益。有益,这种"革命"就是值得赞赏肯定的;无益而有害,那么,这种"革命"就是值得警惕防范的"假革命"。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说:“皇上,臣是去死了,可就在臣准备跳河的时候,屈原突然从河里跳了出来,他怒气冲冲地对我说,‘你小子不是浑蛋吗?想当年我投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开通,你怎么能死呢!’我听他说的确实有道理,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7.
论元曲隐逸剧的儒道之别及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神仙道化剧和隐居乐道剧表现出共同的隐逸情调,学界论述元曲隐逸情调时,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各有特点:神仙道化剧主要表现道家(教)的隐逸思想,隐居乐道剧主要表现儒家的隐逸思想。同时,元曲中的隐逸情调,不同于历代隐逸思潮而有自己的时代特点:不论无道有道,都要隐逸;其隐逸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全社会的大逃逸,由此形成独特的元曲隐逸文化。  相似文献   
8.
两千多年来,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在道家、儒家、释家、马克思主义等文化视域下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诠释.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利用解构主义工具,对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作一番新的诠释,指出老子关于"道"的思想的非理性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2):93-97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都是孔子所说。前一句话的意思是士人在天下有道时就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就隐居。后一句话隐含的意思则是士人在天下无道时应积极入仕,改变现状。于是有人认为孔子的入仕观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句话摘自《论语·泰伯》"笃信好学"章。在此章中,孔子主张士人无论在何时都要以天下为己任,坚守儒家之道。在天下有道时,局势安稳,士人自然应该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局势动荡,政情复杂,士人必须认真思量,择机而动。在天下无道的前提下,士人在没有找到有道之邦时就选择隐居,避免降志辱身;在找到有道之邦时就积极入仕,救世济民。这才是比较完整的孔子入仕观。如果孔子主张在天下无道时士人唯一的选择就是隐居,那么孔子和那些在乱世中选择冷眼旁观的隐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相似文献   
10.
赵倡文 《老年人》2014,(11):38-38
正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一生都急于推销自己政见的孔子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在于没人慧眼识珠。其实不然,在孔子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少人想要重用孔子的,鲁国的阳货就是其中之一。阳货想让孔子出来做官,孔子却不愿见他。于是,阳货便玩起了计谋。一天,他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派人给他送去礼物。根据当时的礼仪,大夫送东西给士,如果士本人当时不在家就得亲自回拜还礼。阳货想,孔子是个讲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