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中文的动宾结构与相应的日语谓语形式进行比较,阐明中日动宾结构的异同,进而分析中日自他动词的差异,指出学习日语动词时易犯的毛病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几个具体的翻译实例的分析,提出对中文流行语的日文翻译应该做到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原意,达到形似而神更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日文中存在着许多字序逆转的现象。要准确的理解和翻译 ,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其内在规律。中日文中存在的字序逆转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日文中字序的逆转现象是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诞生的日文杂志《上海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日本国策文学的产物,是战时日本所谓对海外“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它的主旋律是对“大东亚战争”的鼓吹。但与日本国内的国策文学不同的是,它的上海地域色彩,以及有部分中国文人的参与。内山完造是这一文学杂志的核心之一,因而在所谓的主旋律之外,其作品表现出了各种异色甚至多元的倾向。共发行六期的《上海文学》,是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海外国策文学、沦陷期的上海日文文坛及变异的中日文学关系的重要日文文献。本文的工作主要聚焦这份湮没已久的日文杂志的梳理,在揭出其文献价值的同时,依据原始文献,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海外国策文学的底色和异色进行评析,以此来探讨这一时期海外日本文人对于这场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出生在台湾的林丽韫,曾七次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六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她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日文翻译,参加了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见证了那一段充满传奇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起,她亲历了海峡两岸往来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国家清史工程有关清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项目,与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查阅了大量中日文档案及文献资料,力图发掘新资料,对有清一代中日关系史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本文着重对清代初年中日关系史的开端问题作以新的探研.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10):74
<正>据《日本侨报》报道,2012年4月6日,日本侨报社出版的第一本介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日文书在东京与读者见面。由日本知名学者西村武撰写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居民与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关联侗族探寻之旅》即日开始在日本发行。  相似文献   
8.
9.
高校图书馆拥有很多古旧文献、古籍资料,这些文献如果得到妥善的利用,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而这类文献中有部分日文原文资料,大部分都是1945年以前旧日文资料,本文以这些旧日文献资料为例,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献资料的来源、出版地、作者和出版背景、文献类型、文献内容进行挖掘、整理、翻译、解析和研究,使其有价值的东西展现出来,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完整的外文文献检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及社会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于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日文史书的译介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译介过程中,众多知识分子、文化刊物与机构参与其中,并形成四个特点:翻译活动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地域上呈现两个活动中心;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慎重选择性;翻译活动的繁荣呈现短暂性。同时,译介活动还存在两点不足:译介活动的地域发展不均衡、史学理论书籍的翻译数量较少。尽管如此,日文史书的译介依然起到了开拓国民视野、启迪民众思想、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