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领导科学》2020,(7):8-10
领导者提高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不仅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还要注重保护少数者的正当权益。一方面,通过正向的直接积极行为,对保护少数者合法权益达成共识,保障权益,完善保护和补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反向的间接消极行为,对多数者权力进行适当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下称<公务员法>)在法律上明确赋予了公务员"不服从"的权利,这无疑是<公务员法>中的最大亮点之一.然而,如何使公务员"不服从"的权利从法律条文变为现实,仍有不少实际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介绍了"不服从"的历史演进,讨论了公务员"不服从"权利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了公务员"不服从"的现实困境并指出了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4.
黄德启 《学术探索》2016,(4):103-107
在现存的“春秋决狱”事例中,只有一例是董仲舒直接以儒家经义对抗君主命令做出的超越法律的判决,而仅此一例又可证明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的践行,其他五例都是运用儒家经义解释实在法律,进而深化或细化法律规定、纠正法律的偏颇或者弥补法律的缺失。中国古代“引经决狱”的事例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不是枉顾法律、非法司法的司法恣意,相反,却是一个依凭“高级法”理念,通过运用解释技术进行司法造法,进而试图以司法制衡立法、限制行政的“能动司法”图景。“春秋决狱”中内含的“司法审查”因子能为我们提供一种传统法律资源,为破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良性违宪”或“公民不服从”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冰 《决策探索》2014,(2):28-28
中国的人大制度和美国的议会制均具有代议制的一般性特征,比如,在基本职能上,都拥有立法、重要人事任免、监督政府与司法等职权;在代表产生上,均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在运行方式上,都是以会议为主要工作活动方式;在组织及其原则上,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设置相应的议事规则,并建立了专门的内部机构。但作为当前东西方典型的代议制,中国的人大制和美国的议会制除了制度构建的共同性之外,由于各自国情的不同,分别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独特的内涵,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是全党、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工作在各条战线尤其是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重任在肩。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做好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呢?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那就是在教育中一定要遵循态度形成与转变的规律即服从、同化、内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8.
9.
与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相比,基于公民身份产生的作为政治态度的公民义务感,服从的是一定政治权力系统下公共生活的合作秩序。公民义务感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是主动承担社会合作成本的意愿——如守法、分担税款、服兵役等,是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也是公民在真正构成选择的情况下的内心对"应当"的认同,而不是"被迫"的服从。促使公民义务感的产生关键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不仅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平衡对比中,还体现在社会合作的成本在不同公民间的分布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一家日本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日本企业文化背景下中日人员交际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文化在个体忠诚度、服从态度与等级观念维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2)日、中企业中个体忠诚度、服从态度与等级观念方面的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个体之间的交际;(3)针对这种跨文化间的差异,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有初始的不适应的情绪与态度反应,但之后往往会采用积极的交际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