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铀-235是研制核武器的主要核裂变材料,也是生产核聚变材料氚的重要原料.它的生产是苏联核计划中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苏联核计划中铀-235的生产过程可分为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曲折发展、重大突破、工业生产四个阶段.在第三阶段,通过气体扩散法和电磁法生产出了第一颗铀弹РДC-2所需的武器级铀,取得重大突破.РДC-2试爆之后,铀-235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苏联铀-235的生产仍以气体扩散法为主.因未能彻底改良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导致铀-235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苏联批量生产核武器的需求.因此,在5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不仅在西伯利亚地区新建两座工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还逐渐用气体离心法替代气体扩散法.直至今日,苏联核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联邦仍因掌握气体离心技术在世界铀浓缩领域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3.
196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完成了他们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就如何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其中,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  相似文献   
4.
李向前 《中外书摘》2006,(10):34-37
欲罢还休 蒋经国走后,肯尼迪政府继续研究如何扼杀中国核计划的各种可行性。其中,由美国飞机空投蒋军破坏小组,仍是中情局最看重的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曾提出所谓“布拉沃(BRAVO)”计划,即非常规作战计划。其性质是准军事的,即由一个跨部门的小组来“考虑如何阻断中共核计划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镭学研究所是苏联放射化学和核物理学的摇篮,在苏联启动核计划之前已在核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实现核能利用、创建核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镭学研究所积极推动苏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核能利用研究,成立铀问题委员会进行铀勘探和研究活动,在二战前苏联解决铀问题的准备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核计划启动后,镭学研究所承担了研发从辐照铀中分离核原料钚-239的放射化学技术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核原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参与了第一家生产核原料的放射化工厂的技术设计、启动、调试和改进工作,为工厂培养了一批放射化学人才,顺利解决了核原料供应的艰巨任务.镭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直接参与核试验,记录核爆炸的主要参数、组织辐射监测,为苏联核计划的成功实施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领导者》2007,(9):49-50
20世纪60年代,为了遏制中国发展核武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中央情报局下令,严密监控中国的核计划。中情局经过一番研究,决定使用搜集别国情报的手中王牌——U-2飞机。  相似文献   
7.
苏联核计划是一项关乎苏联国家命运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工程,其成功得益于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数年如一日的团结协作,其中,И.В.库尔恰托夫在科研与领导方面功不可没.在最艰难的战争年代,库尔恰托夫凭借其在核物理领域的权威性、极佳的组织能力以及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被任命为苏联核科研中心"2号实验室"主任.他通过组织学者开展核物理研究、分析国外核情报等工作,逐一攻克难关,创建了试验反应堆和工业反应堆,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因此,库尔恰托夫被誉为"苏联原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8.
9.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就如何对中国核心计划作出反应,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美国军方提出了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近年来,尘封在档案馆中的这些机密得到曝光。美国的国家安全档案馆研究人员,通过对档案的大量细致调查,撰文报道了60年代美国对中国核计划的情报侦察、政策辩论、打击预案,以及其后未能将这些计划加以实施的原因。报道披露了大量历史内幕,至今读来,仍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伊朗核问题对阿拉伯国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末,正当伊朗坚持推进其核计划时,海湾及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核研制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后冷战时代,新一轮核竞赛出现向欧美以外的其他热点地区转移的倾向: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再到中东地区,上述三个地区沿欧亚大陆的边缘形成一条弧线,使《核不扩散条约》受到巨大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核计划与核设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地区关联性,但计划的实现也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国内民众反对和大国的劝阻。阿拉伯国家谋求核技术旨在显示一种姿态,希望国际社会能因此向伊朗施加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