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19-19
<正>再次"多谢了"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一曲《多谢了》从湘西女儿宋祖英笑意盈盈的嘴边飞出多少次了,可能没人统计过,但每一次歌声中传出的真挚谢意,相信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从心底里感动。9月20日,这首情真意切的《多谢  相似文献   
2.
阿友 《新天地》2016,(10):16-17
每天清晨6点,在安徽石台县大山深处一个不足百人的小山村里,激昂雄壮的国歌声会准时奏响,国旗飒飒迎风招展.此刻,无论是路上学童田间耕者,或操持家务的山民,无不迅速整理衣帽,把目光聚焦向那面无论风霜雪雨都会准时升起的鲜艳国旗,致以最崇高的注目礼.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11载,而用这种真诚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共和国敬意的则是一位67岁的山民余先华.  相似文献   
3.
alone 《民族论坛》2007,(1):38-40
每次回忆在耶路撒冷的时光,最先记起的总是这座城市的喧闹声.从清晨开始,此起彼伏的教堂钟声、清真寺塔尖上传来的阿訇召唤声、哭墙前犹太教徒的祈祷声……城市里充满了这样的声音,有时纷扰,有时和谐.晚间,听罢教堂里的赞美诗,漫步穿过集市,小店已准备打烊,于是"砰砰"的关店门的声音又不绝于耳.当虔诚的基督信徒,背负十字架,走过"悲哀之路"时,他们高唱着:"基督,记得我",而歌声却时不时被商贩的叫卖声淹没……骚乱、警报、军用飞机的震动,这就是耶路撒冷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杨子江 《老年人》2011,(6):41-41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难忘的歌声相伴。小时候,老师教我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祖国》,在歌声飞扬的岁月里,我们学文化,学做人。而那些经典老歌,至今唱起来仍然觉得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5.
提到苏小明这个名字,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一定会想起一位纯真质朴的歌手.耳边一定会响起那温柔深情的女中音:“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是的微笑……”上世纪80年代,苏小明的歌声留存在很多人曾经珍藏的录音机盒带里,留存在过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的歌声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时一个时代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那振奋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声音,就随着国旗的高高飘起,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坚定认同的文化理念,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本民族的文化变迁历程,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根基的关键支撑。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现实载体,音乐文化凭借深刻内涵与价值底蕴在文化自信的树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由广东卫视、广东音乐之声等联合制作的时代记忆音乐节目《流淌的歌声》以音乐文化为基础,深入探寻经典音乐背后的时代故事与文化底蕴,其新颖的音乐表达形式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为坚定文化自信与提升文化凝聚力发挥现实作用。通过分析《流淌的歌声》的创新策略,指出其实践意义,为音乐文化类节目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华 《社区》2015,(15):24-25
一间低矮的车库里,摆满各种颜色、样式的椅子,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怀抱大提琴,或拉着二胡,有弹有唱……欢乐的笑声、歌声飘荡在空中。其专注的神情仿佛置身于正规的排练场上,悠扬的歌声吸引了居民,大家聚在车库前的花坛边、操场上,兴致高涨时,大家会踩着节拍,跳起舞蹈。  相似文献   
10.
似读一片春     
儿时,牛玉儒同志的家与我家为邻甚久。我与他同校同年级读书,交往不多,却和他的二哥玉实兄相处往来,犹似兄弟。记得一年春节期间,几个朋友聚在玉实兄家里吃饭,酒酣耳热之时,歌声不断。玉实嫂子刚唱罢京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唱段,电视机里又传出一时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大家跟着唱,一声比一声响亮。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玉实兄贴耳对我说:“老三玉儒在呼市,你又在呼市,今后应该……”歌声如潮,玉实兄只好停下来,指给我一本书中夹着的牛玉儒同志的工作彩照。我听着《春天的故事》,醉眼朦胧地在他那灿然照人的微笑中辨别孩提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