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青年作家毕飞宇从文化角度深窥人性的异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却凝结成无法抗拒的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的社会属性和动物属性。文化的人走到了人的反面。毕飞宇通过小说形式表现文化强大的异化力量,对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们感叹:在世俗欲望膨胀、享乐主义盛行的当下,文学被金钱利益腐蚀得低迷颓废,失去了人文关怀和精神钙质,许多作家或者走向自我书写身边生活琐事、宣泄心灵世界的愁肠怨恨,或者走进华丽的豪宅别墅编写成功人士、帅男靓女的恩怨情长,或者跑到荒郊野岭编造离奇故事,或者搅乱时空、戏说历史大话经典……文学什么都写,就是不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惨淡人生。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终极追问意识,在其故事情节表层结构后面隐藏的是超越具体生活情节的形而上主题,这构筑了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也构筑并展示了作者对人及人生的理解。毕飞宇小说呈现出一种惯常的情节模式:自我复制——自我厌倦——自我毁灭。这一主题的模式化书写也表明了作者对人类困境的深切把握与认识,透视出小说的形而上思索。  相似文献   
4.
《玉米》三部曲是毕飞宇的代表作,也是践行他“疼痛”这一书写主题的重要作品。在《玉米》三部曲中,毕飞宇通过讲述王家庄里以玉米、玉秀和玉秧为代表的的女性在寻找生存之地时,面对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诸如文化、伦理、历史等问题时的挣扎与反抗,以达到对全人类的悲怆命运的反思,这也是“疼痛”书写的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对《玉米》三部曲中三位女性的疼痛人生的回顾,深入探讨生命痛感的由来和具体展现形式,从而给予每一位疼痛者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与关怀。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文革记忆深刻影响了他对世界、人生的体验,从而影响了他的小说题材、主题和叙述方式,使之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和“气质”。毕飞宇一直热衷于创作文革题材与准文革题材小说。一方面,对权力的体认和解构成为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常常运用“戏仿”修辞和“反讽”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6.
宋雯 《殷都学刊》2014,(3):59-63
"张力"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被引渡到叙事学理论的。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和批评手段,其核心为辩证思想,认为凡是存在着相互制衡又相互作用的力量之间,都有张力的存在。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毕飞宇的小说在叙事语言、叙事方式、角色等方面都存在着张力,张力叙事使毕飞宇的小说拥有了轻盈舒缓、丰沛沉郁的审美内涵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论毕飞宇的小说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成功源自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写作策略的调整,这种策略调整是源于一种小说美学的追求。在小说立场上,从工于小说叙事转向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在写作伦理上,从热衷于历史想像转向更为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世态人情;在小说的史诗性品格上,区别于传统的英雄史诗而探索平民大众的史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小格局中小人物的内在精神上的提升来展现一种大人生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自20世纪90年代初登上文坛以来,其创作风格不断变化,但"疼痛"却是其小说创作中贯穿始终的母题。毕飞宇以异乡人的生存处境作为切入现实社会和个体生命状态的一个角度,紧紧围绕异乡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展开叙事,淡化现实生活中物质层面的苦难,主要致力于在文化碰撞与城乡冲突中表现异乡人在生存过程中体验到的疼痛,展现异乡人的生存处境与普遍命运,在对异乡人生存困境的冷静逼视中,审视历史与文化,拷问人性,体现了作者对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小说叙述的是寓言形态的历史和蕴涵于普通民众生活中的历史。通过这种历史的叙述,毕飞宇意在显示思想文化启蒙的艰巨性和急迫性。毕飞宇小说的叙事是在叙事中解构叙述历史和异类叙事。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运用易性叙事。他笔下的易性叙事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在可以超越性别的易性叙事中,易性叙事深化了主题。在无法置换性别的易性叙事中,则存在多种情况。《林红的假日》后半部分存在一定的体验女性心理的隔膜。《玉米》系列中,易性叙事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丰富、拓展了主题。《睡觉》艺术上精致,但在价值判断上释放了潜意识中对二奶的欣赏,带有明显的男性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