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被传世文献忽略的唐代河东承天军的历史踪迹在几份唐朝碑志中留下痕迹,通过碑志与文献的互证,可以发现河东承天军是在唐朝河朔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后组建而成,其兵数消长、军职编制以及战略地位的变化,反映着唐政府与河朔藩镇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前后相差十年的唐<承天军城记>与唐<妒神颂>二碑所保存承天军较为完整的武职题名,介于开元兵制向藩镇兵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对考察唐朝基层兵制的变化轨迹有着相当学术价值,值得学界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薛瑄与明代关学的中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薛瑄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明代关学中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也是明代中期以前关中理学的主流,但不能就此将薛瑄之学的作用过分夸大,而认为明代关学不过是河东学派思想在关中地区的延续。实际上,关学的中兴乃是整合、吸收多方思想资源的结果,不仅有程朱理学,同时也有湛、王心学以及张载之学,而且这一过程从嘉靖时期一直持续到晚明万历中冯从吾的关中书院讲学,整个明代关学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3.
隆庆四年(1570),晋南地区遭遇了区域性暴雨灾害。自黄河沿岸的荣河、蒲州、永济,到太行山脚下的夏县、安邑、解州等地,都留下了相关记载。位于这一地区的河东盐池面临减产风险,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机制,国家对盐政的管理体系,以及盐场长官的主观选择等因素,中央未能第一时间掌握实况。次年朝廷获悉灾情之后,各方争论的焦点并非池盐生产,在纷扰的政局和边事中整个事件被认为是朝臣间的政治斗争。直到隆庆大雨过后的十余年,时人才重新提起隆庆大雨的深刻影响,并以此为动因各自设计了改革盐政的策略。由隆庆大雨而起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明中期国家财政与区域供给间的勾连,可能会危及国课收入的自然灾害一度被淹没于官员间的互相攻讦之中,之后又演变为一种集体记忆和符号性事件,不断地被各种群体赋予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东方言归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在词汇方面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尤其在部分亲属称谓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河东方言的亲属称谓都有一定的来源依据,或从文献资料中找到例证,或依据文白异读辨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塞北历史名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引黄灌溉始于秦汉时期,很早就被誉为"塞北江南"。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河水泛滥冲圮灵州城,迫使其"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年)迁徙的灵州"新城"即今灵武市。张九德任宁夏督储河东道期间,天启二年(1622年),遇"河大决"洪水向东流逼近新灵州城下,"居民累夜惊,议他徙。"他果断地决定"巨石砥柱",修石堤阻河水逼其回向西流。两年多"石堤之役",沿古灵州故址"滨河",筑六千丈灵州河堤,逼河水西流归古灵州"故道",解除河水对新灵州城的威胁;筑秦渠长以防涸、开汉渠芦洞以防涝,亦均见成效。灵州免再徙,溉田数百顷,增税数千石,依然是一派"塞北江南"的景象。百姓为其立祠。官至工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河道总督。张九德也有缺陷,但在宁夏治理黄河为百姓谋福祉,是其一生主要业绩和功劳。昔日他在宁夏的治黄经验,今天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朝时期河东柳氏“东眷”之家族文化风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柳氏家族是刘宋时期新起的雍州地方武力强宗,奠定其家族基业的第一位关键人物是柳元景。此后,其家族人物皆能依附新朝,追逐功名,与世浮沉,以保持其家族之荣显。柳氏人物重视孝义,宗族意识不断强化。随着社会政治地位的上升,其家族显支受到了高门士族社会文化习尚的影响,其门风迅速雅化。齐、梁之间,柳世隆及其子孙多擅长玄谈、文学、弹琴和棋艺等,皆具名士气质,家族亦为高门士族社会所接纳,成为新兴门第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江有汜 《现代妇女》2010,(7):64-64,F0003
兰州,原本是以黄河穿城而过闻名天下,古老的黄河铁桥,端庄的黄河母亲,神奇的羊皮筏子,都是黄河的象征.随着水泥森林般的楼房一日日拔起,璀璨的夜景为黄河披上了另一种独特外衣,但我以为,黄河的美依然在她原始的沧桑,于是,顺黄河东行两小时,在一片黄土沙丘之间,在一个叫作景泰的地方,去看黄河最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8.
转运使是北宋最重要的地方高级官员 ,掌一路财赋、转运及监察本路官员之职 ,对宋代文史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河东一路转运使去就列为年表 ,供宋代文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东狮子吼     
宋人洪迈《容斋三笔》卷第三载:“陈性字季常,公弼之了。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罟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柳氏为河东望族,东歧用“河东”暗指柳氏。后来便用“河东狮子吼”或“狮子吼”喻妻子悍妇,或嘲惧内者。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1):57-58
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按照古圣先贤的设计,女人只有“三从”的份儿:从父、从夫、从子。不过中国人又素有“柔弱胜刚强”的哲学观念,不知是不是因此,怕老婆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