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水果解毒产品悄然爬上各大超市柜台:走进大型超市,你会发现各种蔬菜“解毒产品”开米、阿香、靓靓等等,加上更多的洋品牌,不下十几种,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而且呈热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靠架空舆论、绑架标准,从而忽略消费者的感受,再用强大的宣传来覆盖负面信息,这就是一些洋品牌霸道的公关逻辑。不过.这样的做法不可能永远通行  相似文献   
3.
路璐  徐晶 《北京纪事》2010,(6):4-13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洋品牌洪水猛兽似的涌入中国,"永久""飞鸽""香雪海""红灯"……这些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老品牌一个接一个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名字洋气的国外大品牌。老品牌真的穷途末路了吗?30年后,一些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本土老品牌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8,(9):90-90
最怕中国企业收购他们祖传的品牌. 只要中国企业有收购洋品牌的企图,欧美政府就会竭力反对. 但同时,欧美的企业却在中国大肆收购中国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孟嗣贵 《社区》2011,(33):5-5
因“假冒绿色猪肉”事件,继重庆沃尔玛7家分店于10月9日停业整顿后,10月10日晚,沃尔玛在重庆另外6家分店也一并停业整顿,至此重庆所有的沃尔玛全部停业。(《重庆晨报》10月11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曾经是高品质、高美誉度代名词的跨国洋品牌纷纷陷入“质量门”,扎堆“患病”,光环不再。 跨国公司争人“质量门” 继今年3月全球最大汽车商丰田爆发“召回门”事件,沸沸扬扬后,最近世界最大PC商惠普又染质量丑闻,被推上了召回产品的风口浪尘上,遭遇了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大的品牌危机。  相似文献   
7.
儿子的圈套     
袁风华 《社区》2008,(12):30-30
白驹过隙,丈夫在这座城市里工作整10个年头了,却还在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这几年,尽管工资没涨多少,他依然笑对清贫的生活,因为值得慰藉的是,他们夫妻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一休。妻子理解丈夫,两人结婚以来,麦子从没用过OHC之类的洋品牌化妆品。家庭的CPI指数基本上是跟着一休的个子往上蹿,抠门的夫妻俩要让一休过一个富足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汪文娟 《决策探索》2011,(17):40-41
很多中国消费者曾经把“原装进口”、“洋品牌”视为质量保障。然而,“洋品牌”是否意味着“高品质”布满了疑云。一边是国内品牌争相披“洋皮”,扮“假洋鬼子”:另一边,真正的洋品牌也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产品、服务质量完全有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麦当劳、星巴克等洋品牌餐饮陆续提价引来消费者“众怒”。可抱怨归抱怨,各洋品牌门店的生意却依然兴旺。不少消费者认为,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冲着这些洋品牌的知名度、品牌文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保证,还是愿意为此买单。此种消费心理也引起了不少福州本土餐饮业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洋品牌要做到“战略转变、管理跟上”,做不到这两点,即使有再好的危机公关能力.也无法避免危机的发生,招致形象和声誉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