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洞庭湖区遭到了特大水灾的侵袭,灾情十分惨重.民众于大灾之年挣扎度日,其境况惨不忍睹.水灾的爆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湖南省政府的赈灾措施体现出与传统荒政和当时国内其他地区荒政的不同之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荒政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情系腊尔山     
《民族论坛》2012,(4):14-18
201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全省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并在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开展试点,这是继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渔民解困政策实施后又一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3.
4.
1943年日军趁发动鄂西作战和常德作战之际 ,两度侵入洞庭湖区 ,并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对湖区实施了空前的浩劫。日军的浩劫使湖区人民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同时它也充分暴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极端野蛮性和反人类本质。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洞庭湖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等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湖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弱质性农业对农业保险产生的需求、湖区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出的需求.洞庭湖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支农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完善洞庭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蕴藏着丰富的人本资源,是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此地的年节民俗鲜活地展演其人本气韵:安排具有象征吉祥如意意蕴的“饭局”来谐音“渡关”,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到来。这等象征意蕴通过团圆饭菜的操办、吃团圆饭的讲究、饭后的规矩等赋予;恣意享受诙谐幽默的杂耍民俗,庆祝自我生命的快乐,也为新生命周期的到来而呐喊、助威;迎祭各路神灵,“净化”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求吉纳福,化解民众的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8.
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打破了过去林纸分割的传统经营模式,是推进我省林业、造纸业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针对湖南环洞庭湖区造纸业的现状,从发展林浆纸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入手,提出培育我省环洞庭湖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的总体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闲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响应模型和空间频数分异测度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呈现“U”型变化趋势;空间格局上,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呈现“较高—低—高—低—较高”的“W”字型格局;区域响应上,4种不同响应状态反映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生态系统潜在压力较大。因此,应创新体制机制,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承载之间的矛盾;加强生态系统调控和景观生态规划,维持生态系统的弹性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树立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观;抓住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机遇,全面提高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