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262篇
劳动科学   274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220篇
人口学   253篇
丛书文集   1380篇
理论方法论   384篇
综合类   3011篇
社会学   729篇
统计学   1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察委员会在宪法层面的独立属性,以及调查权自身的权力指向、权力运行、权力结果等,决定其具有不同于侦查权的复合色彩。对于调查权的属性不宜进行单一化的解读,调查措施的内容与指向具有突出的党纪党规色彩,调查后的处置结果统合了党纪、行政、刑事等不同方式,呈现了更加鲜明的复合色彩。  相似文献   
2.
以审委会为代表的案件讨论机制的实践合理性正日益受到社会情境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审委会决策机制的功能限缩问题。在审委会实际角色作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法官会议讨论程序逐渐浮现并得到制度化。法官会议所具有的“正反校验”作用有助于解决疑难案件中法律适用的权威来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替代审委会规范法律适用的功能。法院内部案件集体讨论机制的流变,反映的是法院内部权力集中度的差异,即从审委会的功能限缩到法官会议的制度化呈现出从集体决策权到集体讨论权的权力变迁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法官群体在审判权力方面渐进的规模化、结构化、自主化,集体理性走向个体理性的过程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3.
谭秀  曾群华 《城市观察》2015,(5):173-182
本文旨在通过对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所获得的资料,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总结出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研究对象是流入到湘潭市的人口,主要以农民工群体为主。以湘潭市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政府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城中有村、村里有镇的情况。这种村居混杂的状况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原则、指引和法律规定,对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有效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职能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3个方面以及规范的独立董事、职能委员会的产生机制和明确的独立董事、职能委员会的责权利制度是确保商业银行董事会独立有效性基础的结论,并提出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适度规模为11人,其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合适比例为50%以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卓君在《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探究了社会和谐状态产生的根源,认为要化解这一根源,就必须进行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模式的再造。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模式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政府治理理念更新和治理模式再造提供了理论支撑、明确了建构方向。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品质的分析和界定,明确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维度,并对构建中可能出现的理念与实践错位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2):F0003-F0003
林建军教授(1968-),女,内蒙赤峰人,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主任,法学硕士,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大禹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妇女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妇女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