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最近去医院探望朋友时,听说了一件事情有两名白血病患者,一男一女,已经到了晚期,没钱做手术只能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而他们各自的伴侣在照顾病人的几个月里熟识了,最后竟抛下两个病人,卷走家里所有的现金私奔了。之后,一个病人很快就绝望离世,另一个则因没有钱交住院费只能回家等死。朋友气愤地说照顾病人确实是件很痛苦很煎熬的事情,你挺不住要离开,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活不了几天的人来说,你就这么等不及吗?好歹也等到把病人送走,你俩再好啊!竟  相似文献   
2.
<正>强大的生活面前,妈妈很弱小很无奈;强烈的思念与爱面前,妈妈也会变得很坚强很睿智。最是伤痛别离时又要启程,我恋恋不舍地抚摸着你的小脑袋,想再嘱咐一些什么,你早已小大人似的挥动着小手:拜拜!然后头也不回地拉着奶奶的手往家里走去。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宁 《文史哲》2004,(6):53-58
狼来了》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它来源于伊索寓言《牧童与狼》,是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但若引入故事结构相类似的第三个文本《三声枪响》,并予以存在论性质的解读,就可与《牧童与狼》及《狼来了》建立一种有趣的比较关系,其中有关"撒谎"的道德主题被改写成"自我欺骗"的存在主题。由此而生的对儿童的同情,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从《牧童与狼》到《狼来了》的流布过程中,一个道德"劝戒"故事如何变异成道德"恐吓"故事,其中充斥着对身体的训诫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赵宁 《办公室业务》2020,(10):47-47,50
在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以《百花齐放,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繁盛》为题,点赞了我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新书《这里是中国Ⅰ》。应该说,在传统出版受到冲击,"狼来了"喊声一片的行业背景下,这本书的成功策划发行,其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响无遗给我及团队同仁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在此,我想基于本书策划过程的心得,对图书出版行业的自我定位和未来发展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一美貌少妇与青梅竹马的英俊警官深深相恋,结尾却跌宕起伏,甚至让人扼腕嗟叹,极似"狼来了"的童谣.美妇在绝望中三次上演"自杀秀",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孩子的哭闹,你是否许过一些从未准备兑现的漂亮承诺。你或许以为孩子已经忘了,可是这些承诺却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假日回老家,到邻居家串门,4岁的小侄子忽然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姑姑,回家吃饭。奶奶烙的糖火烧。"说这些时,小家伙儿一脸认真。我急急与邻居告别,跟他一起回家。走到半路,小家伙儿忽然哈哈大  相似文献   
7.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编织,就是撒谎。劳伦斯反复说:“艺术家是个说谎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的确是艺术,会把他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对这一思想最富个性的表述是由纳博科夫完成的:“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他背后果然跟着一只大灰狼一这不能称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他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12月11日,中国走完WTO过渡时期,全面进入后WTO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的开放程度将更为深入也更为广泛。加入WTO五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入世之初“狼来了”的惊恐,“民族经济将受到强烈冲击”的顾虑,随着发展的五年杳然而去。实践证明将继续证明,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被孩子们视为珍宝,从不曾轻易示人的手机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很想一探究竟?上高中的女儿放假回来,随手将手机扔在沙发上。趁她去洗澡的间隙,我小心翼翼打开了那个已经关掉的手机。类似的"鬼祟"行动,从女儿离家上高中后,成为我的"必修课"。但是,每次翻她的手机,里面都干干净净的:通讯记录、收件箱和发件箱,甚至连信息计数器都一律清零。尽管知道会毫无收获,可我依然"贼心不死",妄图捕捉到蛛丝马迹。这次,还真有了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0.
再婚家庭中,继父和继女的关系是最为敏感的。它隔着血缘,又是异性,若再加上"青春期",就更让人惴惴不安了。于是,很多继父战战兢兢,生怕稍有不慎,便会招来误解;而不少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开始拉网防范,对再婚丈夫时时提防,可到头来却发现,那张大网竞把自己裹在其中,婚姻也亮起了红灯……有人说,"适当的距离"也许是调整这两者关系的最好尺度。但究竟"适当"到什么程度?继父不知道,母亲不知道,女儿也不知道,所以家里的关系变得一团糟。继父和继女关系处理得好坏,看似两个人的事,却是一个家庭的事,而这其中母亲的角色至关重要。母亲应该是丈夫和女儿中间的"变压器",能随时将他们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适合的状态,而必要的交流和信任在这个环节中尤为重要。只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我们相信,再婚家庭中并不都是"狼来了"的恐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