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亮 《河北学刊》2004,24(5):99-104
在汉代,所谓的民族"和亲",是指有仇怨、相互战争的民族,彼此商定,捐弃仇怨,消弭战争,进而缔结和平亲近的民族关系.因此,在和平时期的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本是巩固、强化汉与匈奴的政治整合,而并非什么民族"和亲",因为汉代史籍中从未出现过"昭君和亲说".然而,随着"和亲"词义在北朝隋唐之际的衍增,民族"和亲"与跨民族的"政治联姻"叠为一体,于是,王昭君出嫁就被唐代的学者引申联想为是一次民族"和亲",从而世代流传,延续至今,遂成定论.事实上,"昭君和亲说"既无助于阐明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的真正历史意义,又会导致人们在释读汉代史料时思维混乱.研究汉代历史,应该摒弃"昭君和亲说".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创作要处理好两对矛盾:一是历史与文学的矛盾,二是历史现实的矛盾。前者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昭君》实现了历史与文学的有机融合,成为典范。对于后者,文章就王昭君题材的古今创作进行了简明的梳理和论析。  相似文献   
3.
汉元帝年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家天子上表,愿求得公主下嫁,永世为臣子。为了边境安宁,一道圣旨决定了王昭君的命运,纤纤弱女从此流落荒蛮之地,连同青春和爱情,一同嫁了出去,从此大漠风沙取代了小侨流水,青草萋萋取代了繁花似锦,马奶羊肉取代了玉盘珍馐……宁古瘀氏,  相似文献   
4.
一位绝代佳丽的文化命运遭际--谈三个王昭君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 ,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 ;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 ,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 ;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 ,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 ,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 ,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 ,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 ,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5.
王昭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中也广为演绎和流传。成书于平安时代末期的《唐物语》第二十五篇就是王昭君故事在日本演变的产物。昭君故事中最核心的要素当属"画工曲笔",这一要素在《唐物语》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画工曲笔的契机和缘由,帝王与昭君及后宫嫔妃间感情纠葛的细腻描摹,以及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等三个方面与中国原著的焦点截然不同。王昭君故事在日本的演变反映了日本天皇与后宫关系与中国的迥异。它融入了浓郁的日本本土文化色彩,为我们体悟两国风土人情的差异、把握日本文化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昭君故事自诞生后,不断为史书、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所丰富、加工。自汉晋至唐宋,诗人们运用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段,创作出了数量不菲、主题各异的名篇佳作,其中白居易昭君诗堪称这类咏史诗的典范。白居易在不同时期创作的6首昭君诗,并非为单纯咏史而作,它们寄托着诗人起伏不定的多维复杂心态,折射出恋君、怨君、恕君的仕宦心路历程。白居易昭君诗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启迪后人,其翻新议论的手法对宋代昭君诗创作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白居易昭君诗是对昭君故事能动、多维的反映,关合自身仕宦心路历程的昭君诗体现了咏史诗的本质规律和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解忧公主和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但是她们二人的作为和历史贡献是有差异的,虽然王昭君出塞对于巩固、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她本人在出塞之后基本上无所作为和行动,而解忧公主则在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均有较大作为和行动,从而为实现汉武帝欲与乌孙共灭胡的战略计划作出了积极贡献,促成断匈奴右臂战略目标之完成。她们二人的这种差异,主要是时代赋予她们的历史使命不同决定的,也与她们的出身、素质之差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昭君的祭奠     
王芸 《阅读与作文》2009,(11):78-80
墨痣。 黑。一颗痣,覆盖一个人的一生。它的颜色,必是浓墨的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明妃曲》的诞生震动了当时文坛,其惊世骇俗的立意引发了历代学人的关注与论争.嘉祐名流普遍持赞赏态度,纷纷加入唱和,这与北宋中期以来求新求异的文学创作风气、嘉祐宽松的政治语境、诗歌自身的策略化表达有关.持异议者主要批评其立意与中原传统的儒家价值观相冲突,有背君父之恩等败坏人心的恶意.此种局面实际上是宋代党争战场扩大化并蔓延于文学领域的结果,也是忽视诗歌整体语境而作出的臆断.王安石希望通过一场大幅度、立体的革新帮助宋王朝渡过开国以来的多重危机,然而两番上书均遭宋仁宗冷遇.因此,其借《明妃曲》发抒君臣相知之难的感叹是很自然的,这一主旨也是《明妃曲》引发历代共鸣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舒平 《21世纪》2010,(2):50-51
他曾蹲过三年的牢狱,饱尝艰辛;他也当过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叱咤风云。 他曾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达雅传神;他也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