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英语阅读中 ,难免会遇到生词。一旦遇见 ,可根据上下文内容采取生词词义推测法 ,这些方法的灵活使用 ,不仅解决了阅读中所遇问题 ,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生词英语译释存在的译释方式不妥、译释不够准确、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忽略生词的用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例举分析,指出这些问题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语理解错误,以致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容易出现语义及语法层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词注释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是否合格或是否适用的标准之一,词汇教学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科学的生词注释方法则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对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释的基本原则及教学建议,以推动对外汉语教材及教学的科学化进程。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只注释基本义以帮助理解;考虑到教学重点和特点,不选脱离课文语境的义项注释;从语用的角度释义,既注释词素也注释词;可以使用直译和意译同时注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叮铃铃——"上英语课了。今天的课,我们要学第四模块的第二单元,生词里面有"caterpillar(毛毛虫)"这个词。老师让张明新朗读这个单词,可他只认识"cat(猫)",就把这个单词读成了"凯特",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我大声地嘲笑说:"只听说过毛毛虫,还没有听过‘猫猫虫’呢!这是哪国的语  相似文献   
6.
观察和研究表明 ,读者对语言文字符号有效破译的最大障碍是对生僻词汇或概念处理能力的欠缺。从词素和语境两方面对生僻词汇破译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生词,这时许多同学立即翻阅词典,查找词义。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阅读速度,影响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词与它前后的词或者句子甚至段落都有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语境(各种已知信息)推测,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近年来全国统一高考中加大了对考生猜词义能力的考查,因此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对突破高考阅读理解,提高我们英语语言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永前 《新天地》2011,(12):125-126
英语复习中,生词是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的重要障碍。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生词量越来越大,而且总有测试学生猜测词义能力的试题。可见,“猜”是阅读过程中识记生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然,“猜”本身没有什么公式可套,但“猜”却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在本文中 ,作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所反映的问题 ,试讨论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如何依靠阅读技巧来处理生词几种方法 ,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力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汉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笔者的调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在近代,由日本人自创的汉字词,还有一部分反向传入中国。中日汉字词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本文围绕日本汉字词的发展历程,就中日汉字词方面的交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