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疑罪从无原则,是我国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原则,是防范冤错案件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思维障碍的角度,剖析疑罪从无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疑罪从无原则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因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上诉人念斌宣告无罪。其意义在于,用制度保障平冤纠错不再山高水长。"疑罪从无"本就是刑诉法的基石,是需要所有法院去遵奉的法律精神。应抓住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在全国设立与行政区划分不重合的跨省大巡回法院,担负起防冤纠错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诉法是一部进步性、科学性含量很高的好法。其主要表现在:确立了“疑罪从无”的人权思想观念,摒弃了“疑罪从有”的传统作法;在庭前审查阶段,实现了对案件实体性事实审查向程序性法律审查的转变,为防止法官“先入为主、先定后审”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法庭辩论中,充分体现了分散辩论与集中辩论相结合的原则。以查清事实为核心,增强庭审透明度和民主性,以利保证办案质量。修改后的刑诉法中所确定的这些新思想观念,通过在适用中不断总结、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我国诉讼法制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玲 《民族论坛》2009,(7):32-33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但其适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如何认定疑罪、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疑罪从无原则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程度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那些事     
《领导决策信息》2014,(34):16-16
“念斌案”疑罪从无成共识——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因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上诉人念斌宣告无罪。其意义在于,用制度保障平冤纠错不再山高水长。“疑罪从无”本就是刑诉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一主线,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大局,助推民生改善,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为渝北区的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据介绍:全院2013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8200多件,比上年增长10.3%;审批执行结案25100多件,增长8.3%,一线法官人均结案335件,  相似文献   
9.
所谓“疑罪”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的犯罪,有罪还是无罪,罪行轻重难以确认的情况下,依照1996年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原则,实行“疑罪从无”.在现代刑法理论里,这一原则体现着“有利被告”思想,也是刑法无罪推定的思想体现.在证据不能形成完整的链条的情况下,且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把保障人权写入了法律,这是现代司法进步和文明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10.
聂树斌案再审以疑罪从无的方式判决无罪后,依旧存在一定"只是法律无罪,可能事实有罪"的"聂树斌可能是真凶"之观点。部分民众的不理解,体现了司法机关对疑罪从无在说理服众方面的欠缺。在一个对客观真相孜孜以求的国度之中,真凶尚未归案是疑罪从无难以服众的表面原因,对无罪推定的误读才是疑罪从无难以服众的根本原因。既要以个案为载体加强释法说理工作,更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际明确写入无罪推定原则,真正使得疑罪从无的无罪判决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