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境内河长633km,流域面积5.273万km~2。主要支流自东往西依次是喀依尔特河、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和别列孜克河。这些支流由北向南汇入额尔齐斯河干流,构成了典型的"梳状"水系。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道路上,大自然陪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学习的道路上,大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题记(题记高屋建瓴,总领全篇。)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朵沙漠花,一朵喜欢蓝色的沙漠花。 从小我出生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在那辽阔的黄色中,见得最多的是那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和那看似坚强的仙人掌。  相似文献   
4.
斯菊林 《中华魂》2014,(6):58-59
正前不久,欣喜地加入旅游团,驱车前往桐乡市乌镇观赏千年传统文化遗迹。抵达乌镇后,下车缓步,放眼四野,尽是黛瓦粉墙,石桥流水人家,连片的民宅面街背水枕河而居。这里是浙北大平原,连接太湖及京杭大运河,水系纵横,荡漾着桨声舟影,民风何其淳朴。2007年乌镇被中国旅游论坛授予"中国十佳古镇"称号,2010年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景区"称号。在导游率领下,我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呈现了新的写作姿态,进而标识了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转折。它的诞生与茅盾的西北旅行和西北发现紧密相关。《白杨礼赞》所呈现出的新的意象和新的情感是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重要表征之一。《白杨礼赞》开启了新的写作范式,同时也影响了现代抒情散文文脉的流延。  相似文献   
6.
来的是谁?     
对于喜爱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的人们来说,1949年后,沈从文放弃“抽象的抒情”(指写作),埋头于“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指文物研究),实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沈从文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杰出的、想像力最丰富的作家”、“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诺奖评委马悦然先生认为,沈从文如能活至1988年的10月,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对于马悦然和无数抱有诺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最遗憾的事情”。据现当代文学史史料,一个基本可下的判断是:1949年以后的沈从文已经不再有比较重要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可这一判断在今天已经为最近“发掘”出来的沈从文与黄永玉之间的一封“信”打破。1971年6月8日,身在湖北咸宁乡下的沈从文寄给“河北磁县1584部队二中队一连二排五班黄永玉同志收”的牛皮纸做的小信封里塞的竟是一篇八千余字的小说,标题为《来的是谁?》。小说原稿后来为黄苗子先生完善地收藏30多年,于2006年8月找出并“原璧归赵”。2006年9月18日,黄永玉先生给凤凰同乡、好友刘一友先生去信(见《黄永玉先生给刘一友的信》)“布置一篇作业”,要这位这方面的里手,分析分析这位老人在解放后创作这篇小说的“机缘”,于是便有了刘一友先生对《来的是谁?》的解读———《孤寂中的思亲奏鸣》。经刘一友先生推荐,沈虎雏先生、黄永玉先生同意,《来的是谁?》这篇沈从文解放后最重要的创作,在本期学报和刘一友先生专谈黄永玉先生的一本书同时刊发和出版。《来的是谁?》是沈从文先生为自己打算写的一个有关外公一家(黄家)长篇传奇所作的“楔子”或曰“引子”,“情调哀凄,且富于幻想神话意味”(黄永玉先生语)。欲知这位“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的老人、这匹“无从驯服的斑马”,在“那种地方、那个时候、那种条件”怎会“忽然正尔八经用绳头行草写起那么从容的小说来?”以及“这文章怎么会写得跟以前的文章不一样?”,请关注本栏目。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呼唤     
绿洲,横亘在科尔沁沙漠的南缘。巍巍青松布阵,亭亭白杨成林。像披挂戎装的英雄队伍,将甚嚣尘上的风沙,阻击在沈阳的北大门之外。这里就是曾在辽沈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彰武。今天作为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它以碧色连天的葱茏,击退疯狂弥漫的黄龙,成为辽宁抗击沙化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8.
想念一棵树     
那棵树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树,是父亲生前亲手栽下的一棵白杨,就长在老家院墙外的西南角。那是一棵让我足以仰望一生的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相似文献   
9.
【技法讲解】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通过刻画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来表露自己不愿争宠邀媚、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中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讴歌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借描绘盛开的紫藤萝花的胜景,阐发了“花和人的不幸会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夏雨 《当代老年》2009,(1):15-16
小哨所建在烈士墓旁 20世纪60年代初,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大量边境居民非法外逃去苏,并带走牲畜30多万头,致使40多万亩土地未能播种,大量已播种土地荒芜,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重大影响,也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史称“伊塔事件”。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党委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抽调选派干部、职工17500多人组成工作队,配备汽车99辆,拖拉机45台,奔赴指定地点执行“三代”(指代耕、代牧、代管)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