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3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商誉经初始确认后,其后续确认与计量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国内外理论界几种主要的观点分别进行论述;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我国的商誉会计处理正逐步与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商事登记制度中商事主体的确认标准、公示途径、公示制度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确认是获得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较之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确认程序由于法律规定的简陋、粗糙,现行的确认程序中存在违反自然公正原则,作为前置程序阻碍赔偿请求人踏入国家赔偿的“门槛”,先行处理程序、决定程序可以解决专门确认程序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在修改时应当取消赔偿义务机关自己确认自己违法必须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裁判相比,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范围具有诸多特殊性,但立法对该问题的规定确尚未明晰。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在主观范围层面,应对当事人、法院和调解组织等相关主体均产生拘束力;在客观范围层面,裁定的主文和理由均应具有既判力效力;在时间范围层面,既判力基准时应为裁定作出时,既判力确定时应为裁定送达时;在效力范围层面,应包括再诉禁止效力和遮断效力,但不包括预决效力。基于以上认识,立法应对司法确认裁定既判力损害的主体设置相应的程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不断推进,使得人们对其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并且国家也在公司法中明确提出相关条例,这对保护债权人权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规定比较原则,在司法确认上缺少确认基准,直接影响该制度的适用效果.建议采用司法解释和判例指导方式予以明确司法确认,使其形成完整的司法确认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出明示同意与默示同意这两个不同的同意概念并强调有别于集体同意之个体同意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对默示同意的分析和说明,洛克使得近代意义上的同意理论逐渐浮出水面。同意理论在颠覆君权神授理论、确认人民主权思想的过程中有着无可置疑的历史价值。虽然在现当代,同意理论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逐渐步入困境,但同意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强调政府及政府行为必须经过人民的同意这一点,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治秩序的合法构建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单一或者分散化机制,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多元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以民间法、宗教等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生态知识,或者社会学所称的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具体表现为国家法方面,制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民族地区加强地方性立法;国家法、民间法、宗教的衔接方面,加强民间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的衔接,国家法对民间法效力的确认,民间法与宗教无力解决的事项,由国家法提供支持;继续发挥民间保护机制与宗教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保护机制。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保护机制、以自然圣境为代表的宗教保护机制、主要规范为世俗意义上的民间法的民间保护机制等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治智慧源于人们对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集中体现在社会组织的建构、权力系统的运行和政权组织的维系.在施政过程中彰显政治智慧,有利于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文化昌明和民众幸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的实施,超越了“原生论”和“建构论”的范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以确认民族身份和民族地位为核心精神的政策和理论,体现了正义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则,以民族大义和人文情怀凝聚人心并赢得民心.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有必要基于中国民族“确认论”的正确方向,以政治智慧明察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不同认知、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动机,遵循多民族共生的文化法则,确认中国各民族不只是“作为问题而存在”,完善权益、责任、义务并重而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民族政策,构筑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江妮  王峰 《管理科学文摘》2009,(24):202-203
在明确了人力资源会计涵义的前提下,首先概括了它的功能定位和该理论成立得主要基本假设,并以此为前提,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确认和计量,以期为该理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