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乡镇企业的社区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乡镇企业自发展之初,与其所在的社区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依存关系,无论从产权关系、发生过程还是从企业主体行为看,都有着高度的社区性,这是与其它国家农村工业的显著差异所在.本文首先从社区及乡镇企业社区性的概念着手,客观分析社区性在乡镇企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革社区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巧赞 《社区》2003,(8):19-19
社区中介组织既有一般中介组织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其共性是:(1)民间性。它不是政府行政系统的组成部分,除遵守国家法律、政府的行政法规外,组织内部的人员安排业务活动等方面不受制于政府;(2)自主性。组织成员自己管理自己,组织的领导人由组织自己产生,不是由其他组织指派,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由组织成员自己决定。(3)志愿性。一个居民是否要成为某中介组织的成员,完全出于自愿。成员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也是根据自愿的原则;(4)群众性。不受党派、政治面貌的限制;(5)非盈利性。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有条件的社区,中介…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强控制、组织发育不良的背景下,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对社区运动解释式微,社区性成为影响社区运动产生与维系的核心变量。空间、人口、组织三个社区性要素循环互动,促成或抑制了社区运动,同时形塑了程度不一的社区共同体(社区认同感)。内在的社区居民共同体与外在的社会(控制)结构两个社区性维度的互动解释了社区运动的发生与走向。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对社区性要素和维度的合理安排与调整,改变政府与居民零和博弈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合作、共赢的社区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4.
社区:消除城市贫困的实践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性救助日臻完善的情况下,社区构筑与之互补的民间救助网不仅空间巨大,而且有许多行政所不具备的功能。如多样化服务、社会资源动员、促进贫困者参与扶贫、给困难群体以精神救助、促进不同阶层的互动以利于社会整合、根据困难群体具体需求细化服务等。本文对社区扶贫从机制创新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卜万红 《社区》2009,(1):40-41
居委会的具体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直接承担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二是为居民提供的社区性公共服务事项。上述分析表明,导致居委会不堪重负的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将本该属于自身的大量行政性事务转嫁到居委会;二是社区组织发育不充分,难以承担本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根据尼尔森的提议,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形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学生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乡村社区性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行动出发,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探讨,认为一个乡村社区要实现社区性公共物品的有效自主供给必须依赖这样的社区基础:既具有内、外社会关联,又具有一个公共权威中心。其中内部关联能使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功能不同的共同体的联合,建立在共同体内部的规则、意识、道德等能够构成一个激励的环境,克服社区成员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形成公共物品生产中一致行动的能力;外部社会关联能使一个乡村社区从外界获取资源和行动能力,而公共权威中心是使社区成员各种利益相关化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8.
孙展 《老人天地》2008,(8):45-45
在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有两位与众不同的老人。"一说三笑"的袁老太太已90多岁了,却身材匀称,腰杆笔直,行动自如,不用搀扶。经常饭后坐在楼下长凳上喜笑颜开地和老人们聊天。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的社区性与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