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历史的脚步刚刚迈进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3号文件。犹如一声惊天的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暖了全国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心扉,人们奔走相告: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相似文献   
3.
五月,是火红的日子;五月,是奋进的日子。2005年5月12日,武胜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30多位代表齐集一堂,共商武胜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4.
人才: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诺贝尔科学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的科学事业异军突起,长盛不衰,与其实行符合客观要求的人才策略即坚持开门引进人才、名校育才、用养结合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们要不断改进和调整策略,建立起崇尚创造的人才培育机制、目标高远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因势利导的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期付梓,适逢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发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江总书记两次集中论述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这充分说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我们坚信,在江总书记"八七"和"四二八"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将进一步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记得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困难的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也是艺术事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此体会尤其深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既教书又育人。尤其在问题生的转化方面仅有  相似文献   
8.
引智月报     
《国际人才交流》2003,(5):64-64
近日,“国际志愿教师在中国教育服务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启动。21位来自英国的国际志愿教师除两位在农大为320名经济困难学生培训英语口语外,其他19人均到延庆县10个中小学校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国际志愿教师在中国教育服务活动”是由农大国际学院在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众多院校开展教育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在国内外相关国际志愿者组织的支持下启动的一个国际教育服务项目。目前企业又增加了冲浪板和海上休闲艇两种新出口产品,前景十分看好。杭州富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杭州市外专局的帮助,落实了引智项目,引进了几位日本专家,解决光纤、光缆制…  相似文献   
9.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10.
涂盛雪  孔燕 《江淮论坛》2022,(3):180-18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为国家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千锤百炼中凝聚彰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文章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平台选取的1244篇关于3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采用NVivo 12版本,分学科领域进行质性编码。发现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精神特质有特性和共性,特性是引领他们在本领域内获得成功的关键,共性则体现出我国一代代科学家推动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传承。文章认为,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培养始终,大力弘扬“传帮带”的育人传统,提升科研工作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加速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杰出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