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倡导以实践的、科学的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它既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个人信仰,具有科学性、人类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等特征。针对一些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是一种历史事实,我们应当从整体性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以宗教信仰的视角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李延明教授     
李延明,男,1945年2月生,祖籍江苏常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排长、副连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调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实际上是分别从哲学-人类学层面和哲学-社会学层面对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而非正误对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在逻辑上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提出科学共产主义的思维基点是客观实际,思维的主线是“为全人类谋幸福”。追寻“人类的幸福”首先关系到人的二重性存在,马克思以人的二重存在为前提,从关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入手,研究经济学和哲学,从而在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青曼 《决策探索》2011,(16):30-31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武装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一代又一代革命者。  相似文献   
6.
7.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马克思的诗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给予其应有的思想史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诗歌应该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关键。以诗歌为关键词、以"出自思的必然性"的诗歌研究为中心重构马克思思想研究,就是以"现代性"为历史语境,以"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对基于"现代性体验"的马克思的诗歌进行哲学价值的研究、思想意义的判断、形而上学的考察,藉以阐发诗歌对于马克思思想生成的始源性意义,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揭示诗意精神和审美维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含蕴与关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揭示分析,不仅涵盖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早期理解,更贯穿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的始终。意在通过考察原始的共产主义观、空想的共产主义观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深入地解读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观对前资本主义时期以及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劳动状态的超越,并实现对马克思的劳动与人的关系的揭示,实现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再阐释。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文献,其中蕴涵了许多政治性元素。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正式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一百多年,但它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