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婚两年后,她提出分手。然而分手后不久,她却拿到了和分手男友的结婚证,她竟然成了他的“合法妻子”,他们的婚姻有效吗……  相似文献   
2.
普遍的观点认为余华的转型以《活着》为标志。但其实余华的转型要早得多,标志着这种转型的两个关键性文本是《夏季台风》和《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余华创作中的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甚至是开启余华之门的两把金钥匙。其中前者是余华先锋时期"绝望与美"的集大成之作。这一部作品展示了两种确信在余华世界中的堕落。它表明余华在即将迈入"以美克服暴力"的拯救之门前抽身而去。而后者则是世界意义在余华世界里失落后,自大地上发出的第一声呼喊。这一声呼喊则直接源自于"坚韧活着"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细雨中呼喊》才是余华转型后的开辟之作。  相似文献   
3.
王雯 《今日南国》2007,(19):33-35
1976年,年仅20岁的她走进华北居委会工作,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她每天踩着自行车,披着朝露,第一个走进那间简陋的办公室;每天,她不知要多少次耐心地回复居民们的求助或咨询电话,她的声音温柔悦耳,像缕缕春风,消融生活中的坚冰;她总是那么善解人意,像春天里的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她总是精神抖擞地在社区的一幢幢楼房之间穿梭,解决一个又一个居民的难题;她总是习惯在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轻轻地走在社区的夜色里,她熟悉这里的每一个窗口,了解每一个屋顶下的故事,在万家灯火阑珊处,记录着她深情的眼波和疲惫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朱修林 《老友》2015,(3):32-33
14年来,他步行2万余公里,穿坏了140余双解放鞋,走遍2600余公顷保护区内每一寸土地,忠实地守护着39个群落、12万多株红豆杉。他,就是江西修水县教师郑乃员。"我的脚步始终为你停留,我的心一直在为你舞蹈,我的呼吸速率与你的相等……"这是一段描写爱情的文字,但是用来表达郑乃员十几年如一日对红豆杉的呵护之情,却是十分贴切。2014年9月29日,因为保护红豆杉贡献突出,郑乃员荣获2014年度"马什国际植物保护奖"。  相似文献   
6.
7月细雨的午后,我们在辜正坤教授书房里对他进行了专访。书架占满了三面墙壁,唯有窗台下一张长长的条案,也铺满了书籍、画作、纸张。英文、佛法、道家……在这些书籍的环绕中,听这位莎士比亚研究会的会长讲讲他的莎翁故事,并且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来看莎士比亚,很是有趣。  相似文献   
7.
余华小说创作以《在细雨中呼喊》标志着一种转向,其前后作品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与审美趣味。一个作家在短短的创作生涯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一次大断裂,是值得思索和探究的。经过仔细审视和分析,可以发现余华前期作品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救赎,是对童年时代创伤的疗救,起始多是以幻想的、夸张的、闪闪烁烁的方式,至《在细雨中呼喊》因赋予具体的生活细节而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疗救,其后的创作则因主体性的迷失而使其作品徒具形式的迷幻与语言的狂欢而失去动人心魄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万柳的色彩     
王文芳 《安家》2006,(10):220-223
万柳地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西北临颐和园,原为万泉庄、六郎庄两村,万泉庄因过去泉眼多而得名,六郎庄过去也叫柳浪庄,故称万柳.历史上以春风绿杨柳、细雨问桃花、白鹭翔、鱼雁欢、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色著称,又处于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因此被称为"都下福地".  相似文献   
9.
《在细雨中呼喊》的叙述视角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主要呈现了“细雨”、“呼喊”与“死亡”三个凝重的存在性生命意象,它们各自具有独立的象征意义,并且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此分析阐释以解读小说文本及作家自身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