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顺应20世纪40年代对美学合学科规律性与 合革命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性需要,蔡仪美学观 表现出“学科的自觉”意识。一方面它坚持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原则, 纵贯从文艺本质到文艺典型再到现实主义创作观的整个体系,表现出合规律性的美学建构意 识;而另一方面则以合革命目的性为指归,因强调唯物主义──现实主义的绝对正确性而陷 入了机械唯物论的窠臼,使“真理”接近了“谬误”。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和《金瓶梅》分别具有“重情戒淫”和“重淫轻情”两种不同的美学观 ,这两种不同的美学观使两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这两种不同美学观的形成既是明清两代不同时代风尚影响的结果 ,也与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具有高下有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旨趣有关。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居于中国古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也同样蕴含着"和"的美学观。"和"是中医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理论精髓,从中医的起源到四气五味的调和,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到中药组方之君臣佐使,无不体现了"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评点家,金圣叹在其所评诸书中不但多有立异标新、别开生面的诠释,而且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诠释美学命题,尤其提出了"先生未必如此作,吾不可不如此读"的诠释美学观。在诠释杜诗时,他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关系从杜甫的世界转换到自己的世界,注入自己的主体性。金圣叹所使用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解诗方法可谓一把"双刃剑"。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当其与"尚论古人"的一面相结合时,可以调动读者的主体性,实现作品意义增值的效果;其消极的一面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与作品所表现的实际内容相脱离。总体而言,金圣叹的"杜诗"诠释美学观念富有创造性,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对皎然诗歌的研究是薄弱而不系统的。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美学的 高度来探讨皎然僧诗歌创造里"独"的运用及其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 步阐释。  相似文献   
6.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自然"、"无"、"虚静"是老子宇宙本体论美学观的核心内容;老子的"无"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哲学根据,"虚静"是中国古代诗性思维。老子的宇宙本体论美学观对后世文艺美学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子程 《理论界》2022,(11):1-7
自然和谐系统美学观源自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和谐关系。及至当代,和谐系统美学观已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成为指导人类审美实践的行动指南。和谐系统美学观可以指导并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度并阐释人类的审美实践行为,由此达成自然生态的整体和谐。和谐系统美学观意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审美观,使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生态规律。对此,坚持和谐系统美学观就需要我们在人类审美实践中去自觉地应用它,观察生活、审视现实和反思人类的审美实践行为,并及时纠正人类审美实践中破坏自然生态美的错误做法。鉴于此,和谐系统美学观就成了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理论,值得我们探讨并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强调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学上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之处和取得的关学成就,就在于莎剧中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行动并使观众获得了完美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