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2470篇
劳动科学   277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457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598篇
理论方法论   599篇
综合类   4189篇
社会学   1922篇
统计学   53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家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对日本的政治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江户时代建立的"幕藩体制"以及昭和时代的"家族国家观"为中心,试讨论日本的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得出日本的政治统治是以家作为其统治基础,家与日本政治统治紧密相连是日本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普及。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本文分析了德国教育的一些内容,指出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推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徒制作为自古以来教育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不同的适应形式,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试谈学徒制度,并探讨当今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18世纪中西经济大分流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此前发生的中西金融大分流.13世纪,当面临相同的财政压力时,无论是南宋政府超发的"会子",还是威尼斯政府发行的债券,理论上都是国家向社会发行的信用凭证,本质上均是国家信用的资本化.以国家信用的逻辑而言,南宋纸币体系极易崩溃的根源是国家信用不足,而威尼斯公债体制的稳定运行得益于国家信用之完善.两者之间国家信用的差异更是影响了后来的中西金融大分流,其主要的历史表现就是,英国在国家信用确立并强化的同时率先完成了金融革命,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国家信用依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注定无法内生出金融革命.由此可见,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只是通往金融革命的不同路径,根本驱动国家实现金融革命与崛起的是保障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稳定运行的国家信用.这一点,对于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启示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剖析了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二是科技投入不足,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四是专业培训力度不够,五是工作人员状态不佳。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档案事业体制机制建设的四条意见建议。分别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科技兴馆战略、强化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和努力构建档案事业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对一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高等学校工资制度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工资分配制度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回顾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近年来体制改革概况,并对实施体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在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难点,对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