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岭绵亘数省,自福建、江西,至湖南、广东、广西。东隔韶州,南通连州,西枕平乐,北接永州,万山环抱,平川千里。这里历来是瑶族聚居之地,现约有瑶民百余万。长期以来,这里的瑶族同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瓠文化。盘瓠文化是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足印,是瑶族先民对民族文明的积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南岭瑶族盘瓠文化圈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6月,国家民委在京召开了“民族文化座谈会”。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丢掉就…  相似文献   
2.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 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农村移民进入城市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多种非正规空间聚居,形成移民主体性的生活实践场域。在与城市文化互动过程中,外来农村移民如何在聚居生活中进行调适,已是检视其城市融入成败的关键场域。通过分析空间疏离、退守到空间重构的三种空间实践过程,表明主体性居住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文化调适功能,相关政策应重视他们聚居的多样性与渐进性,尊重其生活空间权益,才能破解当前的融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外来工聚居社区的社会风险是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组成的复合因素的反映.三种因素的交叉组合,形成七个区间,社会风险相应可分为七个小类,并归为三个类型.三个因素的高度叠加区的社会风险系数较高,普通叠加区次之,单独因素区最后.七种类型的社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与三种因素的力量格局有关,它们共同决定着社会风险发生的几率,并成为甄别风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2,(9):F0002-F0002
8月19日至2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怀化市,深入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考察调研,强调怀化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8月21日至23日,徐守盛接着来到邵阳市,深入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洞口县、隆回县、邵东县等地考察调研,要求邵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稳增长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花垣     
《民族论坛》2007,(11):57-58
雄伟挺拔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神奇地貌,这一切构成了花垣旖旎的风光。而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更是让这个地处湘、渝、黔边陲的县城为世人所熟悉。这里悠久的历史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繁荣的农村景象,灿烂的地方文化,众多名胜古迹,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山花烂漫、群星闪烁,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新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同时,新疆是经济基础较弱,地区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数较多的欠发达地区。在这样背景下,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消除贫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对于我国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十堰市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鄂陕交界处,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民族乡和4个民族村,有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5500余人。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村的发展,切实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自2004年以来,郧西县委、县政府组织财政局、民政局等10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民族村。10年接力,10年帮扶,共投入资金2090万元,实施村级阵地建设、公路建设、人饮工程、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几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为民族村办成了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和实事。  相似文献   
9.
以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规划设计中"曲""直"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由于观念问题所导致的认识上的偏差。从价值观念角度出发,探讨以"曲"为象征规划设计的深层内涵,提出其在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育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语言教育模式。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状况来观察,它的整体效果滞后是当前双语教育所存在的明显问题。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演化为乡村聚居和城镇聚居为特征的两类聚居模式,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地域不同,双语教育的效果也不同。对那些进入现代城镇的少数民族成员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