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涨不买跌”是广为流传的购房经验原则,但这过于强调住宅的投资性。在当前房价分化和出现下行可能的波动环境中,真正的自住购房消费者应该认清住宅的耐用消费品属性,以消费的心态进行购房决策,在具有居住需求和具备支付能力时即可适时购房,不仅不用担心、反而应该坦然接受购房之后出现的房价正常下跌。合理促销、保障交房、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还可增强个人购房信心,促进住宅消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问:三年前我家5口人从乡下迁入城市,蜗居在出租屋内,当时我父母年事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孩子正在读高中,全家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拮据。在朋友的资助下,我申请购买了一套40平米的经济适用房。现在孩子就业了,两位老人已离世,负担轻了,手中有钱了,我准备卖掉或出租这套经济适用房,再去买一套面积大些的二手房,不知法律是否准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人海外置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在过去的三年中表现尤为突出。“中国人海外置业绝大多数是为了自住而不是炒楼,海外置业的热潮,背后其实是中国移民潮、留学潮以及投资潮几种力量的综合推动。”无论是在港澳、还是美加澳新,谈起中国人买房的现象,当地开发商和房产机构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吴丰 《四川省情》2005,(6):27-27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两个组成部分———自住性需求和投资性(含投机需求)都比较强劲,两种需求交叉刺激房价不断攀升,使得房地产行业这一支柱产业呈现出“透支性”成长状态,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投资过热的重要根源。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针对房地产市场连出宏观调控“组合拳”。最近的一“拳”是5月11日出台的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指导思想是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在经济手段上表现为针对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政策:自今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  相似文献   
5.
住房市场需求结构演进与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居民住房需求的演变密切相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由全面抑制逐步分化为中高端需求日益膨胀、中低需求持续抑制.居民住房需求在商品住房市场上通过财富效应、需求累积效应与中低收入人群被动市场参与,促使市场需求结构异化为自住需求弱化、投资需求过度.因此,政府增加住房机会的同时应加强需求调控管理,政策选择应以控制中高端需求过度扩张、强化住房保障功能、缓解中低需求被动参与市场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男人娶老婆就像买房子自住,房子升值不升值,他都不会对你有什么意见,但是老婆升值了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婚姻中的女人,在婚姻中升值自己,在老公心中升值自己,才是聪明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总数达1000多所,全日制在校生己接近800万人。由于人数的激增,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就成为教育界观注的焦点问题。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毕业学生期望值不断提升,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已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从而使得高职学生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管理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定律一淡市是置业的好时机这里有一个常识性认识,即无论何时,在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房子总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每套房子的特点、属性、品质各异,而每个人对房子的品位和爱好也很独特——比如孩子上学问题、上下班是否方便等。因此,找到价格合适,同时能满足自住需求和喜好的房子就没那么容易。淡市时,投资者、炒房者大量退出市场,这不仅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价格也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税更像是给病人看病后的调理温补药,直接靠它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是不切实际的。如何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设计让其发挥药效而不误伤房地产市场的自住需求、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同样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中国客户都有自住需求,不管是用于商业目的、子女教育目的还是移民目的。在我们签约的客户中,60%以上都在为子女未来的教育打算,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