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句话说得很经典,人最欣赏的,一定是自己。一个有效的例子是,上帝在造人时,模仿自己抟土做人。为什么这样,说起来很复杂,但简单的是,我们在与他人的现实交往中,完全可以把这当成有效的交际指南。 与人交往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因此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就相当必要。在交往的氛围系统中,以下两个元素最为重要:我和他。 先说“我”。 因为交往的陌生性和交往对象的差异性, “我”在与人的交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女性都懂得欣赏自己,这其实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但是女性过度自恋则是一种病态心理,这对自己和他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伤害.心理专家指出,过度自恋的人通常会有这些心理特征: 1只有自己才是值得爱的 过于爱自己的女人,心理就像一面用来自我欣赏的镜子,不管什么时候,兴趣点只在自己身上,与外界交往,也只是在求证自我魅力指数.对于自己的性情、体态、容貌等都过分在意,总要找出几点能证明自己很优秀的理由,即使是自欺欺人.过度自恋的女人会对他人的质疑预备好完美的解释,即使说服不了别人,也会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相似文献   
3.
黎默 《社区》2014,(34):51-51
我年近古稀,曾经是个忠实的烟民,到2014年重阳节,我已经戒烟八年,自觉当社区禁烟志愿者两年。年轻的时候,受电影明星的影响——看到他们抽烟的神态,有的酷,有的优雅,我就模仿。后来产生考电影学院、以后当电影演员的梦想。于是各种吸烟姿势与各种各样的笑、哭都练习了。这个阶段,吸烟没成瘾,只是“装相”。甚至把吸烟姿势拍成照片,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4.
现代德育过程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德育应高度重视德育过程的主体参与性、实践操作性、环境影响性和自我欣赏性。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度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和切身生活经历中产生的对“名”的需要、获得和看重 ,形成和强化了吴敬梓具有当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名士意识 ,成为其傲世抗俗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促使他创作《儒林外史》的直接动力。以“真名士”来自我赏鉴与品评士林就是《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6.
郑文 《老人天地》2008,(12):25-25
女儿因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便把原来的那一台多媒体电脑让给了我,说是叫我"扫一扫新科技的盲",这可难为了我这个老太婆。别看我好歹也算个知识分子,可是对电脑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呢。正在我为难之时,小外孙女来了,她说:"外婆,您不是常教导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  相似文献   
7.
GoGo 《女性大世界》2004,(1):141-141
前段时间曾经在一个杂志专栏看到一篇叫做《僵爱》的文章,大意是作者终于不能继续忍受我们的天后王菲年复一年的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言自语云云,把那张号称卖过了一百多万张的《将爱》调侃了一番,尤其那句总结语特别有意思;天后那份纯粹的胡思乱想本无可厚非,但所有听者无条件地跳入天后设计的音乐陷阱中不可自拔,就过于高估歌者和音乐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8.
新年,我坚持纯"手工"为朋友发送祝福。很多认识或熟识的朋友,常常在节假日里发送同样内容的祝福,但我固执地认为,这不能群发,只有为他或她花费几十秒钟编写才算是真的祝福。有些人一年或几年没有见过面,对方也许已经忘却,但我觉得既然相识过,在某一段时空曾经相遇,祝福一下总是应该的。我用的手机是最普通的按键型,足足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才发完信息,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4,(2)
正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既要克服眼睛高度近视(视力仅0.3)给学习诗词书法造成的困难,又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1985年退休的刘家煜,自小上私塾,读古诗、练毛笔字,颇喜爱诗词书法。后来苦于学业紧张和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直到他退了休,担任县粮食局  相似文献   
10.
锐词     
《东西南北》2013,(13):6-6
水仙花综合征意思是"自恋狂",对不喜欢的异性表现出十分无情冷漠。心理学上有自恋狂的男子,是极端的自我欣赏,心理上极端内向,而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浓厚的人。网友称郭富城患有此症。职场碰瓷指一批专钻企业劳动管理漏洞的职场"碰瓷人",上岗后有意钻企业劳动管理漏洞,工作一两个月后以企业没有劳动合同等起诉,要求双倍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