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422篇
劳动科学   115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330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1860篇
理论方法论   333篇
综合类   4397篇
社会学   1138篇
统计学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628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含蓄隐晦,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而对言外之意的译介正是传统文化译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霍克斯译本《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以替换、增补、解释三种方式英译的具体实例,阐述分析反复出现的言外之意的英译现象,探讨得出,霍克斯对言外之意多采取显性英译处理,据此进一步从目的论的视角探讨该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高价早教现象是社会失范现象,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高价早教现象的表现,并重点从社会学视角,以社会失范理论分析了高价早教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有组织犯罪已呈现企业化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过程与表现,可以发现有如下主要特征:企业化转型主要表现为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和合法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两种模式;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利用企业或商业组织进行犯罪;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外部控制能力更强,社会危害性更大;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行为更具掩饰性,查处难度增大。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犯罪市场化以及由此所必然导致的犯罪组织化是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及制度缺陷是促成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与企业制度的高度相似性为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对天台宗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论析能更深入地解读天台宗,更好地传承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做为弱势群体,在家庭中受到精神、经济、肉体等方面的虐待,此现象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解决老年人受虐待的问题主要从国家、社会以及家庭方面着手.本文主要从老年人受虐待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老年人虐待问题的途径,预防和干预虐待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柯俊亦 《生存》2020,(15):0216-0216
在新形势下,随着学生的生理发育,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学生的思维开始改变,特别是在近期受疫情影响而上网课的学生,他们当中会有部分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把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当作首要的教育任务,竭尽所能地充当好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当好“心理医生”,搭建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9.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