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亚红 《统计与社会》2007,(3):30-32,36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75%,所以农村养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聚集点是要构见一个集自然规律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其发展过程明显地受到儒家化的影响。孔子时开始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经过董仲舒的发扬光大,到清代的公羊学派集其大成。  相似文献   
4.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故事:闻先生65岁的母亲患胃病,治疗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效果。老太太因此悲观,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闻先生劝她保持心情开朗,因为胃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情绪不好往往会加重病情。可老太太听不进,反复念叨自己肯定是得了胃癌。老太太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总是觉得死神在向自己招手,还不断跟老伴说,自己这辈子没享什么福,现在条件好了,身体却成了这样,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分析:这种情况是死亡恐惧症  相似文献   
6.
张颖 《当代老年》2014,(3):50-51
生活中,花要凋谢,人要衰老,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人们若能实行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则衰老可以推迟。“仿童健身”就是模仿做儿童游戏的方法来运动健身。该运动健身方法重在童心童趣,去烦恼、添顽稚,可收到防衰抗老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兴衰论     
2012年龙年大吉,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年代。按照中国文字学“字形藏理、字言通意”的成字考虑分析,“文”、“化”二字所组成的“文化”一词,应该把“文”与“化”分两层来理解。“文”是天理与人意的交叉,“化”就是天理被人类理解并应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根据这一解释,“文化”一词的本质概念就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知、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人类的兴衰都来自于文化的发展,就以上观点浅谈一下兴衰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理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超越升华是其文化逻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承接开拓是其历史逻辑;习近平个人成长发展历程中对生态文明的不懈探索是其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其社会逻辑。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逻辑理路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也为推进当代中国生态治理和破解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李新杰 《决策探索》2009,(14):10-10
《诗经(豳风)》有云:“七月流火,八月萑苇。”反映了中原大地上的华夏祖先在农耕文明形成时期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对劳动收获的期盼。纵观人类社会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现代农业代表了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胡昌方 《老友》2009,(4):25-2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馍头"。《红楼梦》中这句话,道出了"人生必老,老而必死"的自然规律。然而,如何面对这个"土馍头"——人死了"后事"咋办?如何安葬?却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